时间: 2025-04-28 13:2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3:26:39
将功折过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功劳来抵消过错”。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通过做出积极的贡献或取得成就来弥补之前的错误或过失。这个成语强调了通过正面行为来纠正负面影响的理念。
在文学作品中,将功折过 常用于描述主人公在犯错后通过英勇行为或重大贡献来挽回名誉或地位。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鼓励某人通过努力工作来弥补之前的失误。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军事,这个概念可能涉及具体的奖惩制度,允许个人通过表现来减轻或消除之前的处罚。
将功折过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军事和法律制度,其中士兵或官员可以通过在战场上的英勇行为或行政上的卓越表现来抵消之前的过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会和文化背景中。
在文化中,将功折过** 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改过自新”和“以德报怨”的价值观。这种观念鼓励人们不仅承认错误,而且通过积极的行动来纠正错误,从而在社会中重建信任和尊重。
这个词汇给人以希望和鼓励的情感反应,因为它传达了一种通过努力和正面行为可以改变命运的信息。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放弃,而是寻找机会来弥补过去的错误。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团队项目中犯了一个错误,但通过加班和额外的工作,我成功地将功折过,最终得到了团队的认可和领导的赞赏。
在诗歌中,可以将“将功折过”融入到描述一个人在逆境中奋发图强的场景中:
风雨中,他挺立如松, 将功折过,心志不穷。 昔日错,今朝勇, 星光下,誓言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战士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的场景,背景音乐可以是激昂的进行曲,强调通过勇敢行为来弥补过去的错误。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通过“将功赎罪”(atonement through deeds)来表达,虽然在具体表达和使用上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理念是相似的,即通过正面行为来弥补过失。
将功折过 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不仅是一个成语,也是一种生活哲学,鼓励我们在面对错误时采取积极的态度和行动。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个成语,我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寻找机会,以及如何通过正面行为来改变他人对我的看法。
既然他复杀了一阵,夺的人口牛羊马匹回来了,这等呵将功折过,饶了他项上一刀。
1.
【将】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引证】
《诗·卫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
【功】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功,以劳定国也。 、 《周礼·司勋》-国功曰功。 、 《史记·项羽本纪》-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战国策·赵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组词】
功誉、 功行、 功化、 功成名就
3.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
4.
【过】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引证】
《左传·襄公四年》-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姓,过国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