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4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43:26
将功赎罪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功劳来抵消罪过”。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通过做出积极的贡献或取得显著的成就来弥补之前的错误或罪行。
将功赎罪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法律和军事制度,其中犯错的人可以通过立功来减轻或消除刑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不仅限于法律和军事领域。
在文化中,将功赎罪** 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改过自新”和“以德报怨”的观念。这种观念强调个人通过积极的行动来弥补过去的错误,体现了社会对个人改过自新的鼓励和支持。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它鼓励人们面对错误时不要气馁,而是要通过努力和贡献来弥补过失。这种观念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目睹一个朋友在工作中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但他通过加班加点和出色的表现,最终将功赎罪,赢得了上司和同事的谅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将功赎罪 融入到描述一个人通过不懈努力来弥补过去的错误的场景中:
在错误的路途上迷失,
他以汗水和泪水为墨,
书写着将功赎罪的篇章,
终在黎明的曙光中,
赢得了心灵的宽恕。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努力工作的场景,背景音乐可以是激励人心的旋律,传达出通过努力来弥补过失的决心和希望。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redeem oneself”来表达,意为“自我救赎”或“自我弥补”。这个表达也强调通过积极的行动来弥补过去的错误。
将功赎罪 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它鼓励人们在面对错误时保持积极的态度,通过实际行动来弥补过失。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融入**文化,同时也提供了一种积极面对挑战的思维方式。
如今权饶你将功折罪,点起人马,随我追赶去来。
今云长虽犯法,不忍违却前盟。望权记过,容~。
1.
【将】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引证】
《诗·卫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
【功】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功,以劳定国也。 、 《周礼·司勋》-国功曰功。 、 《史记·项羽本纪》-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战国策·赵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组词】
功誉、 功行、 功化、 功成名就
3.
【赎】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用财物换回人或抵押品)。
同本义。
【引证】
《左传·宣公二年》-宋人以兵车百乘,文马百驷,以赎华元于郑。 、 《为了忘却的纪念》-其时传说也更加纷繁,说他可以赎出的也有。
【组词】
赎生、 赎票
4.
【罪】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辠,犯法也。 、 《尔雅》-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 、 《诗·小雅·小明》-畏此罪罟。 、 《易·解卦象下传》-君子以赦过宥罪。 、 《荀子·王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 《国语·晋语》-离桓之罪。 、 《史记·陈涉世家》-或闻无罪。 、 《汉书》-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诸葛亮《出师表》-治臣之罪。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知罪矣。
【组词】
罪首、 罪失、 罪眚、 罪瑕、 罪祸、 罪累、 罪悔、 罪殃、 罪辜、 罪衅、 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