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7 12:1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2:12:51
山顶洞人: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早期人类,特别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生活在山顶洞穴中的人类。字面意思是指居住在山顶洞穴中的人。
“山顶洞人”这个词汇源自对旧石器时代人类居住环境的描述。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指代那个时期的人类。
在现代社会,“山顶洞人”常常被用来比喻那些思想或行为落后的人。在一些文化中,这个词汇也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原始、野性和未开化的形象,有时也可能带有一种神秘和探险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形容那些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事物的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时间的深处,山顶洞人点燃了文明的火种, 他们的足迹,刻在历史的石壁上,永不磨灭。”
看到“山顶洞人”这个词汇,我可能会联想到古老的洞穴壁画,听到风吹过山谷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这个概念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在英语中可能是“caveman”或“Paleolithic man”。
“山顶洞人”这个词汇不仅是对早期人类的一种描述,也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个词汇的背景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和文化。
1.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2.
【顶】
(形声。从页(xié),丁声。从“页”,表示与人头有关。本义:人头的最上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顶颠也。 、 《易·大过》-过涉灭顶。 、 《庄子·大宗师》。释文:“本作项。”-肩高于顶。 、 清·方苞《狱中杂记》-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
【组词】
头顶;秃顶;顶光、 顶珠、 顶角、 顶颡、 顶老、 顶阳骨 (头盖骨;) 顶瓜皮 (头皮、 顶搭子 、 顶门上针、 顶虫、 顶疮、 顶发
3.
【洞】
(形声。从水,同声。本义:水流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洞,疾流也。
4.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