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2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23:09
惊涛巨浪 的字面意思是指巨大的波浪,通常用来形容海浪的汹涌澎湃,具有强烈的动态感和力量感。这个词汇常用来比喻极端的、强烈的或不可控制的情况或**。
在文学作品中,惊涛巨浪 常用来描绘海洋的壮阔和危险,如在描述海难、航海冒险或自然灾害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生活中的巨大挑战或困难。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或海洋学,惊涛巨浪 可能指具体的海洋现象,如风暴潮或海啸。
同义词在描述上更加强调波浪的猛烈和不可预测性,而反义词则强调平静和稳定。
惊涛巨浪 这个词汇源自汉语,其中“惊涛”指的是令人惊恐的波浪,“巨浪”则强调波浪的巨大。这个词汇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在文化中,海洋常被视为神秘和力量的象征。惊涛巨浪** 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壮观景象,也常被用来比喻人生的挑战和考验。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以唤起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警觉和对人类意志的赞美。
惊涛巨浪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敬畏和惊叹。它让人联想到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渺小,同时也激发人们对冒险和挑战的渴望。
在个人经历中,惊涛巨浪 可能与一次海上旅行或观看海浪的经历相关,这种体验让人深刻感受到自然的壮丽和不可预测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海风呼啸,惊涛巨浪翻滚, 如同命运的巨手,无情地拍打。 但见那勇敢的航者, 在波涛中寻找着希望的光芒。
结合图片,惊涛巨浪 可以让人联想到汹涌的海浪冲击礁石的画面,而音乐如海浪的声音则能增强这种视觉联想的沉浸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mighty waves" 或 "tempestuous sea",这些词汇同样传达了海洋的强大和不可预测性。
惊涛巨浪 这个词汇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壮观景象,也常被用来比喻人生的挑战和考验。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能够丰富我们的描述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让我们对自然和人生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我闻黄河天上来,惊涛巨浪相喧豗。
1.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2.
【涛】
(形声。从水,寿声。本义:大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涛,大波也。 、 《后汉书·班彪传上》-扬波涛于碣石。 、 《汉书·扬雄传上》-何必湘渊与涛濑? 、 《文选·张衡·思玄赋》-水泫沄而涌涛。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烟涛微茫信难求。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惊涛拍岸。 、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怒涛排壑。
【组词】
涛水、 涛雪、 涛雷、 涛波
3.
【巨】
(象形。金文字形,是“矩”的本字,象人持矩形。本义:画直角方形用的工具)。
同本义 同: 矩
【引证】
《说文》-巨,规巨也。 、 《礼记·大学》-是以君子有挈巨之道也。 、 《管子·宙合》-成功之术,必有巨矱。
【组词】
巨矱
4.
【浪】
波浪,水因风吹、石激而形成的涌动。
【引证】
《世说新语·雅量》-风起浪涌。 、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左思《魏都赋》-温泉毖涌而自浪。
【组词】
风浪、 激浪、 浪波、 浪淘淘
放荡;放纵。
【引证】
《诗·邶风·终风》-谑浪笑敖。
【组词】
浪弟子、 浪事、 浪荡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