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4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42:50
“惊涛骇浪”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巨大的波浪和令人惊恐的海浪。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海上的极端天气或极端情况,也可以比喻生活中的巨大困难或挑战。
在文学作品中,“惊涛骇浪”常用来描绘海上风暴的壮观场面,如在古代诗词中形容海上的危险和不可预测性。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形容生活中的艰难时刻或重大挑战。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或海洋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具体的海洋气象现象。
同义词“狂风巨浪”和“波涛汹涌”都强调了海浪的巨大和猛烈,但“惊涛骇浪”更多地包含了惊恐和危险的意味。反义词则描述了平静和安宁的海面状态。
“惊涛骇浪”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海洋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比喻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在古代文学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战争或政治斗争中的激烈场面。
在**文化中,海洋常常被视为神秘和不可预测的象征,因此“惊涛骇浪”不仅描述了自然现象,也反映了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和对挑战的敬畏。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紧张。它让我联想到面对巨大困难时的无助感和需要克服困难的决心。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在海上航行时遇到了强烈的风暴,那时的海面就像“惊涛骇浪”一样,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然的威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惊涛骇浪中,我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如同灯塔在黑暗中指引方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海上风暴的画面,巨浪翻滚,天空乌云密布。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海浪的轰鸣声和风的呼啸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ormy seas”或“tempest”,它们也用来形容困难和挑战,但在文化内涵上可能有所不同。
“惊涛骇浪”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自然现象,也象征了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它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能够丰富表达的层次和深度。通过对这个成语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如何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和勇气。
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又觉得身体动荡,仿佛在~的小船里。
1.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2.
【涛】
(形声。从水,寿声。本义:大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涛,大波也。 、 《后汉书·班彪传上》-扬波涛于碣石。 、 《汉书·扬雄传上》-何必湘渊与涛濑? 、 《文选·张衡·思玄赋》-水泫沄而涌涛。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烟涛微茫信难求。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惊涛拍岸。 、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怒涛排壑。
【组词】
涛水、 涛雪、 涛雷、 涛波
3.
【骇】
(形声。从马,亥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骇,惊也。 、 《汉书·梅乘传》-马方骇,鼓而惊之。
【组词】
骇驷
4.
【浪】
波浪,水因风吹、石激而形成的涌动。
【引证】
《世说新语·雅量》-风起浪涌。 、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左思《魏都赋》-温泉毖涌而自浪。
【组词】
风浪、 激浪、 浪波、 浪淘淘
放荡;放纵。
【引证】
《诗·邶风·终风》-谑浪笑敖。
【组词】
浪弟子、 浪事、 浪荡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