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2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21:52
“娇态”一词通常用来形容女性或儿童表现出的一种柔弱、可爱、需要保护的姿态或行为。它强调了一种温柔、娇嫩、易受伤害的特质,常常带有一种撒娇或依赖的意味。
“娇态”一词源自汉语,由“娇”和“态”两个字组成。其中,“娇”字本义为娇嫩、柔弱,而“态”字则指状态或姿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娇态”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表现出柔弱、可爱特质的行为或姿态。
在传统文化中,“娇态”常被视为女性美的象征,尤其是在东亚文化中,女性的柔弱和娇羞被认为是一种美德。然而,在现代社会,这种观念正在逐渐变化,人们开始更加重视女性的独立和坚强。
“娇态”一词往往让人联想到温柔、可爱、需要保护的形象,它唤起了一种温暖和怜爱的情感。在表达中,使用“娇态”可以增添一种柔美和温情的氛围。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小女孩,她总是展现出一种天真无邪的娇态,让人忍不住想要呵护她。这种娇态不仅让她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也让她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和关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娇态”:
春风拂过,花儿轻摇,
娇态可掬,似少女的微笑。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女孩坐在花园里,微风吹过,她的长发轻轻飘动,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展现出一种迷人的娇态。配合一首轻柔的钢琴曲,这样的场景会让人感到宁静和美好。
在英语中,“娇态”可以对应为“coquettish manner”或“feminine charm”,虽然这些词汇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都强调了女性柔美和娇羞的特质。
通过对“娇态”的深入学习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一种文化和社会观念的体现。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娇态”可以丰富我的词汇量,提升我的表达能力。
1.
【娇】
(形声。从女,乔声。本义:妩媚可爱)。
同本义(柔嫩美态)。
【引证】
《说文新附》-娇,姿也。 、 《广韵》-娇,女字,亦态。 、 《玉篇》-娇,娇姿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娇逸未有婚。 、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自在娇莺恰恰啼。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娇儿恶卧踏里裂。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娇姿欲滴。
【组词】
娇影、 娇娇痴痴、 娇婢侈童、 娇羞、 娇娥、 娇逸、 娇颜、 娇冶、 娇慵、 娇奶奶、 娇懒、 娇喘、 娇喉、 娇语、 娇脆、 娇狞
2.
【态】
(会意。从心,从能。简体字为形声。从心,太声。本义:姿态,姿势与状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意态者,有是意,因有是状,故曰意态。从心能,会意。心所能必见于外也。”-態,意态也。 、 《虞书》。郑注:“能,恣也,恣即态也。”-柔远能迩。 、 《荀子·成相》。按:“诈态也。”-人之态不如备。 、 张衡《西京赋》-尽变态乎其中。 、 《楚辞·大招》-滂心淖态。 、 傅毅《舞赋》-狗偷致态。 、 《楚辞·离骚》-宁溘死而流亡兮,予不忍为此态也。 、 李渔《芙蕖》-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 、 《淮南子》-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 、 唐·杜牧《阿房宫赋》-尽态极妍。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密则无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