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2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25:04
词汇“树养”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构成的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分析。
“树养”可以理解为“树”的“养”,即对树木的养护、培养或滋养。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对树木的照料,包括浇水、施肥、修剪等维护活动,以确保树木健康成长。
在文学中,“树养”可能被用来比喻性地描述对某种事物的培养或滋养,如“树养人才”可能意味着通过教育和培养来培养人才。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园艺、林业等,可能会用到类似的表达。
由于“树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树”和“养”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于特定语境下的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树木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如长寿、坚韧等。因此,“树养”可能在某些文化背景下被用来强调对这些象征意义的维护和传承。
“树养”可能让人联想到自然、生命力和耐心。它可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对生命成长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园艺活动中使用“树养”这个概念,比如在自家花园中照料树木,确保它们健康成长。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过,树养新绿,生命的旋律在枝头跳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树木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轻柔的自然声音,如鸟鸣和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tree care”或“tree cultivation”可以传达相似的意思。
“树养”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关于自然和生命成长的深刻视角。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可以用来丰富我们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和表达。
1.
【树】
(形声。从木,尌(shù)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树,生植之总名。 、 《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 、 《国语·晋语》。注:“树木也。”-夫坚树在始。 、 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地道敏树。 、 《周礼·大司徒》-二曰树艺。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组词】
树事、 树杨、 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2.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