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3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38:01
“树兰”通常指的是一种植物,学名为 Cinnamomum camphora,中文名称为“樟树”或“香樟”。它是一种常绿乔木,广泛分布于亚洲,特别是在**、日本和台湾等地。树兰的木材具有特殊的香气,常用于制作家具和香料。
在文学中,“树兰”可能被用来象征坚韧和长寿,因为樟树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树兰”来指代樟树的木材或其香气。在专业领域,如林业或植物学,“树兰”则是一个特定的植物学术语。
“树兰”一词源自中文,其中“树”指的是植物,“兰”在古代汉语中有时指香草或香木。随着时间的推移,“树兰”逐渐被用来特指樟树。
在**文化中,樟树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植物,常被种植在庭院或寺庙周围,象征着长寿和平安。樟树的香气也被认为有驱邪的作用。
提到“树兰”,我联想到的是一种清新、宁静的自然环境,以及一种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化氛围。这种植物的香气让人感到放松和舒适。
在我的家乡,有许多树兰种植在公园和街道两旁,每到春天,它们的香气就会弥漫在整个城市,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树兰”:
春风拂过树兰枝, 香气如梦绕心扉。 千年古木见证史, 静谧之中藏智慧。
想象一下,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中,阳光透过树兰的叶子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伴随着淡淡的香气,这是一种宁静而美好的体验。
在不同的文化中,樟树可能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日本,樟树也被视为长寿和坚韧的象征。
通过对“树兰”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种植物在文化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植物,也是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丰富性。
1.
【树】
(形声。从木,尌(shù)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树,生植之总名。 、 《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 、 《国语·晋语》。注:“树木也。”-夫坚树在始。 、 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地道敏树。 、 《周礼·大司徒》-二曰树艺。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组词】
树事、 树杨、 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2.
【兰】
(形声。从艸,阑(lán)声。本义:兰草,即泽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蘭,香草也。 、 《汉书·司马相如传》-衡兰芷若。 、 《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