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1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17:50
词汇“溷溷”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溷溷”的字面意思是指混浊、混乱的状态。它通常用来形容水或空气等物质的混浊不清,也可以用来形容思想、环境等的混乱无序。
“溷溷”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汉语中的“溷”字,意为混浊。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的词汇如“混浊”、“混乱”等逐渐取代了“溷溷”的使用。
在古代文化中,“溷溷”常被用来象征混乱或无序的状态,有时也用来比喻社会或政治的动荡。
“溷溷”一词给人以不安和混乱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浑浊的水、模糊的视野或混乱的思绪,带来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需要使用“溷溷”这个词的情况,因为它过于古雅且不常用。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溷溷”来创造一种朦胧或混乱的意境:
溷溷的雾气笼罩着山谷,
思绪如水,溷溷不清。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中混浊的河水或模糊的雾气;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混乱或旋律不清晰的音乐来表达“溷溷”的感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溷溷”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表达混浊或混乱的词汇,如英语中的“turbid”或“chaotic”。
“溷溷”是一个具有古雅色彩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尤其是在文学创作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提升语言的深度和多样性。
1.
【溷】
(“混”的异体字) (形声。从水,圂(hùn)声。本义:混浊)。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诂三》-溷,浊也。 、 《易·噬嗑卦》。注:“不溷乃明。”-刚柔分动。 、 《汉书·翼奉传》-天气溷浊。 、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桥内峡中有池一圆,近流水而不溷。
【组词】
溷然、 溷秽、 溷汁、 溷浊
2.
【溷】
(“混”的异体字) (形声。从水,圂(hùn)声。本义:混浊)。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诂三》-溷,浊也。 、 《易·噬嗑卦》。注:“不溷乃明。”-刚柔分动。 、 《汉书·翼奉传》-天气溷浊。 、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桥内峡中有池一圆,近流水而不溷。
【组词】
溷然、 溷秽、 溷汁、 溷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