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0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02:44
词汇“淹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淹中”这个词汇的分析:
“淹中”字面意思是指水淹没的中间部分,可能指的是水灾中被水淹没的区域。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洪水、水灾等情况。
由于“淹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用于描述自然灾害,如《史记》等历史文献中可能会提及。
由于“淹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现代的例句。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类似“洪水淹中,民不聊生”的描述。
“淹中”由“淹”和“中”两个字组成。“淹”意为水覆盖或淹没,“中”意为中间或内部。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水灾的严重程度和范围。
在古代,水灾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因此“淹中”这样的词汇可能在描述历史时出现,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自然灾害的关注和记录。
提到“淹中”,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灾难、无助和破坏,带来一种沉重和悲伤的情感反应。
由于“淹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生活中很少有机会遇到或使用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淹中”用于描述一个被水淹没的场景,如诗歌中描述洪水的破坏力:“洪水淹中,家园破碎,泪如雨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被水淹没的田野或城市,带来一种凄凉和无助的视觉感受。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雨声、水流声和人们的呼救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淹中”的词汇,但会有描述水灾、淹没的类似表达。
“淹中”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在古代文献中可能有所体现。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自然灾害的关注,带有一种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文献和文化背景。
1.
【淹】
(形声。从水,奄声。本义:古水名,即今金沙江的一段) 同本义。在四川省南部。即今金沙江自发源地至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一段。
【引证】
《字林》-淹水,一曰复水也,出今四川宁远府徼外,合金沙江入江。
浸泡。
【引证】
刘向《九叹·怨思》-淹芳芷于腐井兮。 、 《礼记·儒行》。注:“谓浸渍也。”-淹之以乐好。
【组词】
淹荠燎菜、 淹渍
2.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