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5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58:10
“中士”是一个军事术语,指的是军队中的一个军衔级别。在许多国家的军队体系中,中士位于下士之上、上士之下,是士官阶层中的中级职位。中士通常负责指挥一小队士兵,执行上级下达的任务,并在训练和日常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士”一词源于军事组织的发展,随着军队规模的扩大和组织结构的复杂化,士官阶层逐渐细分,中士作为连接下级士兵和高级士官的桥梁,其角色和职责也随之明确和固定。
在许多文化中,中士象征着责任、纪律和领导力。在社会背景中,中士的形象常常与军队的形象紧密相连,代表着国家的防御力量和秩序。
提及“中士”,可能会联想到军队的严谨、纪律和荣誉感。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军人的尊重和对国家安全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身边有亲友担任中士职务,可能会对其日常工作和面临的挑战有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在诗歌中,可以将“中士”作为象征,代表坚守和牺牲:
中士立于风中, 旗帜在他手中飘扬, 忠诚与荣耀, 铸就钢铁般的脊梁。
视觉上,中士可能让人联想到穿着整齐军装的军人形象,听觉上,可能是军靴踏在坚实地面上的声音,或是军号声中的命令。
在不同语言中,“中士”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职责和地位相似。例如,英语中的“Sergeant”,德语中的“Feldwebel”等。
“中士”这一词汇在军事领域具有明确的定义和重要性,其在文学和社会中的象征意义也不容忽视。了解和使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军事组织和社会结构,同时也能够丰富个人的语言表达和思考。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