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5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51:21
词汇“中外”的字面意思是指和外国,即国内和国外。基本含义是指涉及及其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事务、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与比较。
在不同语境下,“中外”的使用有所不同:
“中外”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指中央与周边,后来逐渐演变为指**与外国。在现代汉语中,其含义和用法基本稳定,主要用于描述涉及国内外的各种事务。
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中外”常与开放、交流、合作等概念相关联。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交流日益增多,这一词汇的使用频率也随之增加。
“中外”一词给人以开放、多元、国际化的联想。它代表了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激发人们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参与一个中外合作的项目,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外合作的优势和挑战,也增强了我对跨文化交流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中外”:
中外文化交融处,
千年古韵与现代风。
桥梁架起心与心,
共绘人类文明图。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展示中外文化交流的画面,如传统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的融合。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中外音乐的融合,如乐器与西方乐器的合奏。
在英语中,“中外”可以对应为“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或“home and abroad”。在不同文化中,这一概念都强调了国内与国外的联系与区别。
“中外”这一词汇在描述国内与国外的关系时非常实用,它不仅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也强调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拓宽视野,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