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2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27:30
树条:通常指的是从树上砍下的细长枝条,可以是树的侧枝或嫩枝。在字面上,它指的是树木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强度。
“树条”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树条有时被用作教育的工具,如古代的“杖责”。此外,树条在民间艺术和手工艺中也有广泛应用,如编织和制作简易家具。
树条给人以自然、朴素和生命力的联想。它可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亲近感,或者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在童年时期,我曾用树条制作过风筝的骨架,那是一种简单而充满乐趣的手工活动。
在诗歌中,树条可以被用来象征生命的坚韧:
树条虽细,却能弯而不折, 正如人生,历经风雨,依旧坚强。
树条在视觉上给人以线条的流畅感和自然的质感。在听觉上,风吹过树条时发出的沙沙声,可以带来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在英语中,“tree branch”或“twig”可以对应中文的“树条”。不同文化中,树条的使用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自然元素的利用和欣赏。
通过对“树条”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无论是在文学创作、日常交流还是专业领域,树条都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
1.
【树】
(形声。从木,尌(shù)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树,生植之总名。 、 《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 、 《国语·晋语》。注:“树木也。”-夫坚树在始。 、 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地道敏树。 、 《周礼·大司徒》-二曰树艺。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组词】
树事、 树杨、 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2.
【条】
(形声。从木,攸(yōu)声。本义:小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条,小枝 也。 、 《尔雅》-桑柳丑条。 、 《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 陶潜《联句》-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 、 吴均《与朱元思书》-疏条交映。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养其旁条。
【组词】
条枚、 条枝、 条柯、 条修叶贯、 条叶、 条蔓、 条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