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3:24
词汇“入献”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尤其是在描述古代礼仪、朝贡制度或**仪式的场合。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入献”进行分析:
“入献”字面意思是指将物品、贡品或祭品献上、进献给某人或某个机构,通常带有尊敬和礼仪的意味。
“入献”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使用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大大降低。
在古代,入献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和行为,体现了等级制度和礼仪文化。它不仅是物质上的交流,更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提到“入献”,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庄严仪式和尊贵的氛围,给人一种历史悠久和神圣的感觉。
由于“入献”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个人经历中可能较少遇到相关情境。但在学*历史或参与传统文化活动时,可能会接触到这一概念。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时,可以使用“入献”来描绘场景:
金殿辉煌映日光,
诸侯入献宝珠香。
龙颜大悦赐恩泽,
千古流传美名扬。
想象一幅古代宫廷画卷,诸侯手持珍宝,缓缓步入金碧辉煌的宫殿,音乐庄重而悠扬,这就是“入献”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如“tribute”(贡品)在英语中也有类似的使用,但具体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会有所不同。
“入献”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和等级制度,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历史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传统和历史发展。
1.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入,内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入室。 、 《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 、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 、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组词】
入门问讳、 入对、 入览、 入迁、 入学、 入口、 入帘
2.
【献】
(会意。从犬,鬳(yàn)声。“犬”代表进献之物。本义:献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 、 《礼记·曲礼》。按,礼凡荐腥谓之献。-犬曰羹献。 、 《周礼·大司马》-献禽以祭祖。 、 《诗·豳风·七月》-献羔祭韭。 、 《仪礼·聘礼》-荐晡醢,三献。(三献:陈祭品三次献酒。)
【组词】
献尸、 献帛、 献爵、 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