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1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16:54
词汇“带牛佩犊”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汉书·龚遂传》,原文是“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带着牛、佩着小牛,比喻改邪归正,从事正当的生产劳动。
“带牛佩犊”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放弃暴力和非法活动,转而从事农业生产,过上和平的生活。
“带牛佩犊”这个成语源自汉代,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农业被视为立国之本,因此这个成语强调了从非生产性活动转向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平和、宁静的联想,象征着从动荡不安到安定和谐的转变。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那些误入歧途的人回归正道,寻找生活的真正意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昔日江湖剑,今朝田间犊,带牛佩犊心,岁月静好图。”
想象一个画面:一个曾经的江湖侠客,现在在田间耕作,身边是牛和小牛,这样的场景给人以宁静和满足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ut away the sword and take up the plow”,意思相近,但文化背景和具体表达有所不同。
“带牛佩犊”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更是一种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它提醒我们,无论过去如何,都有机会改变,追求更加和平和有意义的生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1.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
2.
【牛】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引证】
《说文》-牛,大牲也。 、 《易·说卦》-坤为子母牛。 、 《左传·昭公五年》-纯离为牛。 、 《礼记·坊记》-东邻杀牛。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牛曰太牢。 、 《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牛田牧田。 、 《乐府诗集·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 、 唐·白居易《卖炭翁》-系向牛头充炭直。 、 《聊斋志异·促织》-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
【组词】
耕牛、 牛酒、 牛旄、 牛性、 牛埭、 牛领、 牛具、 牛刀、 牛蓑、 牛骥同皂、 牛后、 牛眠地
3.
【佩】
(会意。从人凡巾。本义:系在衣带上的装饰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佩,大带佩也。 、 《诗·郑风·子衿》-青青子佩。 、 《周礼·王府》。注:“王之所带者。”-共王之服玉佩玉。 、 《楚辞·湘君》-遗余佩兮澧浦。
【组词】
佩玖、 佩玦、 佩珂、 佩衽
4.
【犊】
(形声。从牛,卖声。小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犊,牛子也。 、 《礼记·礼器》-诸侯膳以犊。 、 《礼记·郊特牲》-用犊贵诚也。
【组词】
犊牛、 犊角茧、 犊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