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3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34:07
手慢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动作或反应速度慢,不敏捷。在日常生活中,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做事情时动作迟缓,不够迅速或效率不高。
“手慢”这个词汇在中文里是一个比较直观的描述性词汇,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对动作速度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效率和速度常常被看作是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指标。因此,“手慢”有时会被视为一种负面特质,尤其是在强调速度和效率的现代社会。
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一些负面情感,如焦虑或不满,尤其是在需要快速反应的场合。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手工艺或艺术创作,慢工出细活也可能被赞赏。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因为手慢而在工作中受到批评,这让我意识到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手慢绘不出急速的变迁,心静却能捕捉岁月的静好。”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人缓慢地移动或操作物品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缓慢的节奏或低沉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low-moving”或“sluggish”,它们在描述动作慢的程度上与“手慢”相似。
“手慢”这个词汇在中文表达中是一个常用的描述性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动作的速度,也反映了社会对效率的期待。了解和掌握这个词的用法,对于准确表达和理解他人意图非常重要。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慢】
(形声。从心,曼声。本义:轻慢;对人无礼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慢,一曰不畏也。 、 《广雅》-慢,惰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我远而慢之。 、 《礼记·缁衣》-可敬不可慢。 、 《吕氏春秋·处方》-而长不简慢矣。 、 《左传·庄公八年》-君使民慢,乱将作矣。 、 《荀子·君子》-敬贤者存,慢贤者亡。 、 《吕氏春秋·上德》-荆成王慢焉。 、 《庄子·则阳》-其慢若彼之甚也;见贤人若此其肃也。 、 《儒林外史》-管家,实是多慢了你。
【组词】
慢骂、 慢亵、 慢狎、 慢视、 慢公、 慢令、 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