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19:5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9:56:19
剔犀:剔犀是一种**传统的漆器工艺,属于雕漆的一种。其特点是在器物表面涂上多层漆,每层漆之间夹杂着不同颜色的漆,然后进行雕刻,使不同层次的漆色显露出来,形成独特的纹理和色彩效果。剔犀工艺复杂,需要精湛的技艺和耐心。
剔犀主要在艺术和工艺领域中使用,尤其是在描述**传统漆器时。在文学作品中,剔犀可能被用来比喻复杂或精美的工艺或艺术作品。在口语中,剔犀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工艺品或文化遗产时。
同义词:雕漆、漆雕、漆艺 反义词:无,因为剔犀是一个特定的工艺名称,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剔犀的名称来源于其工艺特点,即“剔”指的是雕刻,“犀”可能指的是雕刻时使用的工具或雕刻出的纹理效果。剔犀工艺起源于**宋代,经过元、明、清各代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术。
剔犀作为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工匠精神和文化遗产的体现。
剔犀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欣赏,因为它代表了人类在工艺和艺术上的极致追求。联想上,剔犀让我想到**古代的宫廷文化和匠人的精湛技艺。
在我的生活中,剔犀主要是在参观博物馆或阅读关于传统工艺的书籍时遇到。它让我对丰富的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剔犀:
剔犀漆光映古韵,
云纹流转岁月深。
匠心独运千年艺,
一器一世界,一色一乾坤。
剔犀的视觉联想是深邃的漆色和精细的雕刻纹理,而听觉联想可能是雕刻时工具与漆面摩擦的细微声音,或是历史悠久的工艺传承中的故事和传说。
剔犀是**特有的工艺,与其他文化中的漆器工艺(如日本的漆器)有相似之处,但各自有独特的风格和技术。
剔犀不仅是一种工艺技术,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它在我对语言和文化的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让我更加珍视和理解传统工艺的价值。通过学和分析剔犀,我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加深了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1.
【剔】
(形声。从刀,易声。本义:分解骨肉,把肉刮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即为鬄之或体。-剔,解骨也。 、 《通俗文》-去骨曰剔。
【组词】
剔股;剔肉;剔骨头
2.
【犀】
犀牛。
【引证】
《说文》-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 、 《尔雅》郭注-犀,似水牛,猪头,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顶上,一额上,一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好食棘,亦有一角者。 、 《国语·越语》。注:’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水犀之甲。 、 《汉书·平帝纪》-黄支国献犀牛。 、 《周书·王会篇》。按,犀角搅汤解诸毒药。-正南以文献为献。 、 《墨子·公输》-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
【组词】
犀牛望月、 犀分
犀牛皮。
【引证】
张逸少《北征凯旋诗》-犀衣颁七校,骏骑给千屯。
【组词】
犀帖、 犀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