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3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38:22
“兴利剔弊”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振兴有利的事物,剔除弊端。它强调在推动事物发展的同时,要识别并消除其中的负面因素,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兴利剔弊”常用于描述改革或治理的过程,强调既要积极推动正面发展,也要消除不利因素。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建议或评价某项政策或措施的有效性。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政治学,它被用来讨论如何优化系统或政策。
“兴利剔弊”源自**古代的治国理念,强调在国家治理中既要发展经济,也要消除社会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应用范围扩大,不仅用于政治和经济领域,也用于个人或组织的自我改进。
在**文化中,“兴利剔弊”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即在追求发展的同时,要保持平衡和公正。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指导政策制定和社会改革。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联想到改革和进步。它鼓励人们不仅要看到问题,还要积极寻找解决方案,推动社会的正向发展。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个项目团队中工作,我们通过兴利剔弊,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团队效率。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到,持续改进是成功的关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兴利剔弊,革新不止,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智者在书桌前,手持笔墨,思考如何兴利剔弊,背景音乐是轻柔的古琴声,营造出一种深思熟虑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romote the good and eliminate the bad”,但“兴利剔弊”更具有文化和历史的深度。
“兴利剔弊”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它不仅指导我们在各个领域中追求进步,还强调了平衡和公正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要有批判性思维,不断寻求改进和优化。
趁今日清静,大家商议两件兴利剔弊的事,也不枉太太委托一场。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8回:“我们同心协力,各矢忠诚,或定礼制乐,或~,或除暴安良,或举贤去佞,或敬慎刑名,或留心案牍。”
1.
【兴】
兴致,情趣。
【引证】
王勃《滕王阁序》-遥呤俯畅,逸兴遄飞。 、 、 宋·李清照《如梦令》-兴尽晚归舟。
【组词】
兴动、 兴兴头头、 兴头子、 兴辞、 兴会、 兴头起意、 兴子
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以他事引起此事叫起兴。又简称兴。
【引证】
清·洪亮吉《北江诗话一》-以及李杜元白诸大家,最多兴体。
【组词】
兴喻
2.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
3.
【剔】
(形声。从刀,易声。本义:分解骨肉,把肉刮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即为鬄之或体。-剔,解骨也。 、 《通俗文》-去骨曰剔。
【组词】
剔股;剔肉;剔骨头
4.
【弊】
(形声。字本作“獘”,从犬,敝声。从犬,表示被狗扑倒或遭狗咬而倒下。讹变为“弊”。本义:仆,向前倒下)。
仆;向前倒下。 同: 毙
【引证】
《说文》-獘,?顿仆也。 、 《礼记·檀弓》-射之獘一人。 、 《周礼·大司马》-质明,弊旗,诛后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