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9:1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9:18:53
殿下:这是一个尊称,通常用于称呼皇室成员,如王子、公主、亲王等。字面意思是指宫殿中的高贵人物,象征着他们的尊贵地位和权威。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殿下”常用于描绘皇室场景,增强角色的尊贵感。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除非在特定的历史剧或角色扮演中。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政治学等领域,这个词汇用于正式的文献和讨论中,指代特定的皇室成员。
同义词:王子、公主、亲王、皇子等,这些词汇都指代皇室成员,但“殿下”更强调其尊贵和权威。 反义词:平民、百姓,这些词汇指代非皇室成员,与“殿下”形成鲜明对比。
“殿下”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指代宫殿中的高贵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固定为对皇室成员的尊称。
在传统文化中,“殿下”代表着皇权的象征,体现了社会等级和尊卑秩序。在现代社会,虽然皇室制度在许多国家已不复存在,但“殿下”这称仍被保留,用于特定的文化和历史场合。
“殿下”这个词汇给人以庄严、尊贵和权威的联想。它唤起人们对皇室历史的记忆,以及对高贵和优雅的向往。
在观看历史剧或阅读相关书籍时,我经常遇到“殿下”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和角色身份。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洒在宫殿的石阶上,殿下的身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庄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宏伟的宫殿,皇室成员在其中行走,周围是庄严的音乐和侍从的低语。
在英语中,类似的尊称有“Your Highness”,用于称呼皇室成员。在不同的文化中,类似的尊称都体现了对皇室成员的尊敬和敬畏。
“殿下”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尊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记忆。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们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1.
【殿】
(形声。本义:击声)。
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后专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厅。
【引证】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战国策·魏策》-苍鹰搏击于殿上。 、 杜牧《阿房宫赋》-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 《聊斋志异》-中绘殿阁,类兰若(佛寺)。 、 《汉书·黄霸传》-有举孝子者先上殿。 、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浮屠北有佛殿一所。
【组词】
宫殿、 殿陛、 殿直、 殿使、 殿脚人、 殿兵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