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0:56
“三殿”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古代宫殿建筑中的三个主要殿堂,尤其是在描述皇家建筑群时。这些殿堂通常按照一定的礼仪和功能顺序排列,如前殿、中殿和后殿,每个殿堂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象征意义。
“三殿”一词源于古代*对宫殿建筑的分类和命名惯。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具体的建筑形式和用途有所变化,但“三殿”作为描述宫殿核心区域的术语一直沿用至今。
在**传统文化中,“三殿”不仅是建筑实体,也象征着皇权和秩序。它们的存在和布局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提到“三殿”,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皇家的庄严和神秘,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带来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自豪感。
在参观故宫时,我被其宏伟的三殿所震撼,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建筑的魅力和历史的深远。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皇宫的诗时,我可能会这样写:“金碧辉煌三殿立,千年风雨话沧桑。”
想象一下站在故宫的太和殿前,金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远处传来悠扬的古乐,这种视觉和听觉的结合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在其他文化中,如欧洲的宫殿建筑,虽然也有类似的多个殿堂布局,但具体的名称和功能可能有所不同。
“三殿”这个词汇不仅是对古代建筑的描述,也是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一种体现。在学语言和文化的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殿】
(形声。本义:击声)。
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后专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厅。
【引证】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战国策·魏策》-苍鹰搏击于殿上。 、 杜牧《阿房宫赋》-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 《聊斋志异》-中绘殿阁,类兰若(佛寺)。 、 《汉书·黄霸传》-有举孝子者先上殿。 、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浮屠北有佛殿一所。
【组词】
宫殿、 殿陛、 殿直、 殿使、 殿脚人、 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