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3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30:41
唯理论(Rationalism)是一种哲学观点,主张理性是知识的最终来源,而非感官经验。唯理论者认为,某些真理只能通过理性思维来发现,而不能通过观察或实验来获得。
在哲学领域,唯理论与经验论(Empiricism)形成对比。经验论强调感官经验的重要性,而唯理论则强调理性的作用。在文学中,唯理论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依赖逻辑和推理而非情感或直觉的角色或情节。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唯理论”来形容那些过分依赖逻辑和理论的人。
同义词:理性主义(Rationalism)、逻辑主义(Logicism) 反义词:经验论(Empiricism)、感觉主义(Sensualism)
“唯理论”一词源自拉丁语“rationalis”,意为“与理性相关的”。在17世纪的欧洲哲学中,唯理论开始与经验论形成鲜明对比,特别是在科学和数学知识的来源问题上。
在启蒙时代,唯理论对推动科学和理性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它挑战了**和传统的权威,强调人类通过理性可以理解世界。
唯理论可能让人联想到冷静、逻辑和客观性。它也可能引发对过度理性化、忽视情感和直觉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那些过分依赖理论和逻辑的人,他们的决策可能显得过于理性,有时甚至忽视了人情和实际情况。
在诗歌中,唯理论可以被用来象征那些追求真理和逻辑的人,尽管他们的道路可能孤独且充满挑战。
唯理论可能让人联想到图书馆、数学公式或逻辑图表。音乐上,它可能与古典音乐中的对位法和结构严谨的作品相关联。
在不同文化中,唯理论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东方哲学中,理性和感性往往被视为互补而非对立的。
唯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它强调理性的重要性,并在历史上推动了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了解唯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理性和感性在知识获取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不同情境下平衡这两者。
1.
【唯】
(形声。从口,隹(zhuī)声。本义:急声回答声) 同本义。
【引证】
《助字辨略》朱注-唯者,应之速而无疑也。 、 《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睢曰:“唯,唯。”
【组词】
唯阿、 唯俞、 唯唯、 唯诺
只有,只是。
【引证】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唯北狄野心。 、 吴均《与朱元思书》-唯余其一。 、 《吕氏春秋·慎行论》-唯巨石岿然。
【组词】
唯心(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 唯谨
2.
【理】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 、 《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 、 《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3.
【论】
(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引证】
《说文》-论,议也。 、 《论语序集解》-论理也,次也。 、 《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坐而论道。 、 《史记·张仪传》-臣请论其故。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留连论诗。 、 《资治通鉴·汉纪》-与蒙论议。 、 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十几人论议。
【组词】
论道、 论黄数黑、 论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