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0:12
忻口会战是指1937年10月抗日战争期间,军队在山西省忻口地区与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是军队在华北地区对日军进行的一次重要防御战,也是抗日战争初期的重要战役之一。
在历史学术语境中,“忻口会战”通常指的是这场具体的军事行动。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象征**军民的英勇抵抗和牺牲精神。在口语中,提及“忻口会战”可能会引起对那段历史的回忆和讨论。
同义词:忻口战役、忻口防御战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与“投降”、“失败”等词形成对比。
“忻口会战”一词直接来源于战役发生的地名“忻口”和军事术语“会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历史文献和教育材料中被广泛使用,成为描述这场战役的标准词汇。
忻口会战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体现了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顽强抵抗和牺牲精神。这场战役的胜利增强了**军民的抗战信心,对后来的战争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
提及“忻口会战”,我联想到的是英勇、牺牲和民族团结。这种情感反应激励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在我的历史学中,忻口会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学这场战役,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坚韧和勇气。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忻口的土地上,英魂不朽,战旗飘扬,见证了民族的坚韧与希望。”
想象一幅画面:硝烟弥漫的战场,士兵们奋勇作战,背景音乐是激昂的军号声,这样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强化了战役的紧张和激烈。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解释战役的背景和意义来传达相同的历史**。
通过对“忻口会战”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对语言和文化的影响。这个词不仅是一个历史标签,也是民族精神和历史记忆的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
1.
【忻】
(形声。从心,斤声。本义:启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忻,闿也。 、 《司马法》-善者,忻民之善,闭民之恶。 、 《史记·周本纪》-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3.
【会】
(会意。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会,合也。 、 《玉篇》-会,岁计也。 、 《孟子·万章下》正义-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 《日知录》卷二十四-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 、 《周礼·天官》-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 、 《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听出入以要会。
【组词】
会事、 会最
会稽(kuàjī)。山地名,县名。在今浙江绍兴。
4.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