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4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3:43:24
忸怩不安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因为害羞或尴尬而显得不自然,内心感到不安。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人在社交场合中因为紧张、不自信或者害怕被评价而表现出的不自在状态。
忸怩不安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中“忸怩”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原意是指羞涩、不自然的样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演变成了形容人在特定情境下的不自在和内心不安。
在**传统文化中,忸怩不安有时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女性身上,表现出一种含蓄和谦逊。然而,在现代社会,这种状态可能被视为缺乏自信或社交能力。
忸怩不安这个词汇往往让人联想到紧张、害羞的情感,可能会让人感到同情或理解。在个人表达中,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传达一种微妙的情感状态。
在个人经历中,忸怩不安可能出现在各种社交场合,比如第一次约会、公开演讲或者面对权威人士时。这种感觉通常是暂时的,随着经验的积累会逐渐减少。
在诗歌中,忸怩不安可以用来描绘一种细腻的情感状态:
月光下,她的脸颊泛起红晕, 忸怩不安,如同初绽的花蕾。 心中的小鹿,跳跃不停, 在爱的花园里,她轻轻地徘徊。
忸怩不安的视觉联想可能是一个人低头不语,手部不自觉地做一些小动作,如搓衣角或拨弄头发。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轻微的呼吸声或心跳声,传达出内心的紧张和不安。
在英语中,忸怩不安可以对应为 "awkward" 或 "self-conscious",这些词汇也用来描述类似的不自在和紧张状态。不同文化对于这种情感的接受度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忸怩不安这个词汇在描述人的情感状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一种具体的情感,还反映了人在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模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他说话忸怩不安地象一个大姑娘似的。
1.
【忸】
(形声。从心,丑声。本义:羞惭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集韵》-忸,惭也。 、 《书·五子之歌》-颜厚有忸怩。
【组词】
忸忸怩怩、 忸恨
2. 【怩】 ——“忸怩”(niǔní):不大方或不好意思的样子。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安】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安,定也。 、 《庄子·天地》-共给之为安。 、 《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 、 《仪礼·少牢礼》-心皆安下切上。 、 《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 宋·苏洵《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遂安。
【组词】
安睡;安寝;安抵、 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 安帖、 安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