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4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43:46
总旗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军事领域。在明清两代的军事制度中,“总旗”是军队的基层单位之一,位于“小旗”之上,“百户”之下。一个总旗通常由若干小旗组成,每个小旗大约有十人,因此一个总旗大约有五十人左右。
在文学作品中,“总旗”可能被用来描述古代战争场面或军事组织结构。在口语中,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或军事话题,否则这个词汇不常见。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军事学,这个词汇会被频繁使用来描述古代军队的组织结构。
“总旗”一词源自**古代的军事制度,特别是在明清时期被广泛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军事制度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这个词汇在现代军事术语中已不常见。
在**古代社会,军事制度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旗作为军事组织的一个基层单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军事管理和组织能力。
对于历史爱好者或军事学者来说,“总旗”可能唤起对古代战争和军事组织的兴趣和好奇。对于一般读者,这个词汇可能带来一种遥远和神秘的感觉。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参与过历史重现或军事模拟活动,可能会实际使用到“总旗”这个词汇来描述模拟的军事组织结构。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战争的诗歌时,可以这样使用:“铁骑踏尘,总旗下,勇士如林,剑指苍穹。”
想象一幅画面:在古代战场上,一面绣有特殊标志的旗帜高高飘扬,下面是整齐排列的士兵,这就是总旗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战鼓和号角的声音,伴随着士兵的呐喊。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军事单位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如罗马军团的“百人队”(Centuria),但其功能和结构与**的总旗有相似之处。
“总旗”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于现代日常交流,但它在描述古代军事制度和历史时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这个词汇不仅增加了对古代军事组织的认识,也丰富了对**历史文化的理解。
1.
【总】
(形声。从糸(mì),悤(cōng)声。糸是细丝,细丝常聚合成一束,故从糸。本义:聚束;系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总,聚束也。 、 《广雅》-总,结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诗·卫风·氓》-总角之宴。 、 《史记·孝景帝》-令徒隶衣七总布。 、 《汉书·王莽传》-总布二匹。 、 《礼记·内则》-鸡初鸣,咸盥漱,栉、縦,笄、总。 、 《新唐书》-以麻总发。
【组词】
总发、 总角之好、 总丱
2.
【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 、 《广雅》-熊虎曰旗。 、 《周礼·春官》-师都建旗。 、 《周礼·司常》-熊虎为旗及国之大阅。 、 《曹刿论战》-望其旗靡。
泛指各种旗帜。
【引证】
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礼记·月令》-以为旗章。 、 《管子·兵法》-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
【组词】
旗纛、 旗牌、 旗鼓、 旗头、 旗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