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7:43
词汇“利名”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利”和“名”。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利名”字面意思是指利益和名声。在汉语中,“利”通常指物质上的好处或利益,而“名”则指名声、名誉或声望。因此,“利名”可以理解为追求物质利益和良好名声的行为或状态。
“利名”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部分“利”和“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追求物质和精神双重满足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利名”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相联系,强调在追求名利的同时应保持道德和原则。
“利名”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功利主义的色彩,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竞争、压力和牺牲。它也可能引发对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反思。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那些为了利名而奋斗的人,也可能需要在追求个人目标时平衡利名与内心的满足。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利名如浮云,心静自然凉。”
视觉上,“利名”可能让人联想到高楼大厦、繁华都市;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商业谈判的声音或政治演讲的回响。
在英语中,“利名”可以对应为“profit and reputation”,但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更为突出,追求名利的方式和价值观可能有所不同。
“利名”作为一个词汇,反映了人类对物质和精神满足的追求。在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时,我们应该意识到名利并非生活的全部,保持内心的平衡和道德的底线同样重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利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运用这个词汇。
1.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
2.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