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12 14:3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4:33:03
“卧而治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躺在床上就能治理国家。基本含义是指领导者或管理者能够轻松、高效地处理事务,不需要亲力亲为,通过智慧和策略就能达到治理的目的。
“卧而治之”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史记·高祖本纪》,用来形容汉高祖刘邦的治理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强调领导者的智慧和策略。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领导者的智慧和策略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成语体现了人对于高效治理的追求,以及对于领导者智慧的尊重。
这个成语给人以智慧、高效和轻松的联想。它让人想到那些能够在复杂情况下保持冷静,通过智慧解决问题的人。
在我的工作中,我常常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有时候,我会尝试采用“卧而治之”的方式,通过策略和智慧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亲力亲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卧而治之,智珠在握,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这个成语让人联想到一个智者在安静的环境中思考,通过智慧解决问题。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智者坐在书房中,周围是书籍和地图。听觉上,可以想象安静的环境中,智者的思考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ule with a light touch”或“govern with wisdom”,强调领导者的智慧和轻松的治理方式。
“卧而治之”这个成语强调了领导者的智慧和策略,以及高效治理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要注重智慧和策略,而不是仅仅依靠努力和亲力亲为。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个成语,我能够更好地表达和理解高效治理的概念。
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其无咎无誉,~,无大恶可指者,亦常十居六七焉。
1.
【卧】
(会意。从人臣。“臣”是竖立的眼睛。本义:人伏在几案上休息,眼睛呈竖立形)。
同本义。
【引证】
《孟子》。焦循正义:“卧与寝异,寝于床,卧于几。统言之则不别。”-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一生伏案卧。
2.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3.
【治】
(形声。从水,台声。①(chí)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同引申义。
【引证】
郦道元《水经注》-昔禹治洪水。 、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民治渠。 、 《聊斋志异·小翠》-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 、 《史记·孝武本纪》-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
【组词】
治酒、 治步、 治任、 治行、 治缮、 治茸
4.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