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8:36
“流落不偶”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人漂泊在外,没有遇到合适的机遇或伴侣。基本含义是指人处于一种孤独、无助、不得志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流落不偶”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如在古代诗词中描述士人不得志的境遇。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如谈论个人经历或历史人物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文学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分析人物命运和社会背景。
同义词:
反义词:
“流落不偶”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命运和机遇的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人不得志状态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士人往往被寄予厚望,但现实往往残酷,许多士人流落不偶,成为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这个词汇反映了社会对于个人命运的关注和对不公现象的批判。
“流落不偶”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悲凉和无奈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孤独、漂泊和无助的画面。它可能会激发人们对于命运不公的思考,以及对于个人奋斗和坚持的共鸣。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谈论历史人物或身边朋友的经历时使用这个词汇,表达对他们命运的同情和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流落不偶”来描绘一个漂泊者的形象,如:
流落不偶的旅人,
在风中寻找归宿。
星光指引着前路,
却不见故园的灯火。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身影在荒凉的街道上行走;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悲伤的旋律,如古典音乐中的悲怆奏鸣曲,来增强“流落不偶”的情感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own on one's luck”或“out of luck”,但这些表达更侧重于运气不佳,而不像“流落不偶”那样强调孤独和无助的状态。
“流落不偶”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命运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诸宿将常留落不耦,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得志者司诏令,垂金石;~者,娱忧纾愤,发为诗骚。
1.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2. 【落】 [方言]形容态度大方。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偶】
(形声。从人,禺声。禺,通常读yù,又音ǒu。本义:仿人形制成的木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相人者,像人也。一名俑。-偶,相人也。 、 《淮南子·缪称》-鲁以偶人,而孔子叹。 、 《史记·孟尝君列传》-见偶人与偶人相与语。
【组词】
头偶;偶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