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1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14:10
勃然不悦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突然变得非常不高兴”。其中,“勃然”表示突然、猛然的样子,“不悦”则指不高兴、不愉快。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情绪突然变得非常糟糕,表现出明显的愤怒或不满。
“勃然不悦”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中“勃然”一词在《左传》等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表示突然、猛然的样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情绪突变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情绪的控制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勃然不悦”这样的表达强调了情绪失控的一面,有时会被视为不成熟或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不安。它让我联想到冲突和争吵的场景,以及人们在压力下可能表现出的负面情绪。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因为朋友的误解而勃然不悦,但后来通过沟通解决了问题,这让我意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当夜幕降临,星辰黯淡,他的心中勃然不悦,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
视觉上,我联想到乌云密布的天空和狂风暴雨的景象。听觉上,可能是雷声隆隆或玻璃破碎的声音,都与“勃然不悦”的情绪相呼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ly off the handle”或“lose one's tempe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突然发怒的意思。
“勃然不悦”这个成语在描述情绪突变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情绪问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沟通效果和理解文化背景都非常重要。
慎子勃然不悦曰:‘必则滑厘所不识也。’
他~,让我们感到莫明其妙。
1.
【勃】
(形声。从力,孛(bèi)声。本义:排,推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勃,排也。 、 《广雅》。今苏俗语以力旋转物曰勃。-勃,展也。
【组词】
勃郁、 勃屑
兴起;旺盛。
【引证】
马融《长笛赋》-气喷勃以布覆兮。 、 《广雅》-勃勃,盛也。 、 《荀子·非十二子》。注:“兴起貌。”-勃然平世之俗起焉。
【组词】
蓬勃、 勃腾腾、 勃勃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悦】
(形声。从心,说省声。本作“说”。本义:高兴,愉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系传统论》-悦,犹说也,拭也,解脱也。若人心有郁结能解释之也。
“说”、“悦”古今字。
【引证】
枚乘《七发》-客见太子有悦色也。 、 《孙子》-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 、 《韩非子·喻老》-桓侯又不悦。 、 《三国志·诸葛亮传》-张飞等不悦。 、 《资治通鉴》-权大悦。
【组词】
悦心、 悦情、 悦笑、 悦喜、 悦畅、 悦乐、 悦泽、 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