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1:27
“减毁”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减”和“毁”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通过减少或破坏来削弱或损坏某物的完整性、功能或价值。基本含义是指通过减少数量、质量或程度来破坏或损害某物。
在不同语境下,“减毁”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减毁”由“减”和“毁”两个汉字组成。“减”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减少或降低;“毁”字同样源自古代汉语,意为破坏或损坏。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减毁”这个词汇,用来描述通过减少或破坏来损害某物的行为或结果。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减毁”可能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议题相关。例如,在讨论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时,“减毁”这个词可以用来强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减毁”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涉及到破坏和损害。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灾难、损失和痛苦。在表达时,这个词可以用来强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在日常生活中,“减毁”可能与个人的经历相关。例如,某人可能因为一次意外事故而减毁了自己的车辆,或者因为一次错误的决策而减毁了团队的信任。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减毁”来表达对自然美景被破坏的哀伤:
春风拂过,绿意盎然, 人迹罕至,山川依旧。 然工业烟尘,减毁了这片净土, 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哀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被工业污染减毁的自然景观,或者一座被战争减毁的城市废墟。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自然声音被工业噪音减毁的场景。
在不同语言中,“减毁”可能有对应的词汇,如英语中的“deplete and destroy”或“damage and ruin”。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通过减少或破坏来损害某物的概念。
通过对“减毁”这个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和意义。这个词在表达破坏和损害的概念时非常有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讨论相关的问题。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提高语言的精确性和丰富性至关重要。
1.
【减】
(形声。从水,咸声。本义:减少,由全体中去掉一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减,渻也。 、 《广雅》-减,少也。 、 《管子·宙合》-减,尽也。 、 《韩诗·巧言》。传:“少也。”-谮始既减。 、 《左传·文公十七年》-克减侯宣多。 、 《汉书·元帝纪》-太仆减谷食。 、 清·张廷玉《明史》-为减舆从。 、 清·方苞《狱中杂记》-增减要语。 、 清·洪亮吉《治平篇》-今昔而减。 、 清·袁枚《祭妹文》-减一分则喜。
【组词】
减算、 减膳、 减了口里的
2.
【毁】
(形声。从“土”,表示与瓦器有关。本义:瓦器缺损)。
毁坏;破坏。
【引证】
《列子·汤问》-毁山一毛。 、 《论语·季氏》-毁于椟中。 、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毁其盆。 、 《说文》。段注:“缺者,器破也,因为凡破之称。”-毁,缺也。 、 《小尔雅·广言》-毁,坏也。 、 《孝经·开宗明义》-不敢毁伤。 、 《易·说卦传》-兑为毁折。 、 《春秋·文公十六年》-毁泉台。 、 《左传·文公十八年》-毁信废忠。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 、 《孙子·谋攻》-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组词】
毁弃、 毁节、 毁车杀马、 毁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