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9:21
峡口:指两山之间的狭窄通道,通常是河流流经的地方。字面意思是指峡谷的入口或出口,是一个地理学术语,用来描述地形特征。
峡口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峡”和“口”两个字组成。“峡”指两山夹水的地方,“口”指入口或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地理学和文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文化中,峡口常常与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联系在一起,如长江三峡的峡口,不仅是自然奇观,也是文化象征。
峡口给人以险峻、壮丽和神秘的联想,可能引发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未知探索的渴望。
在旅行中,我曾亲眼目睹长江三峡的峡口,那里的景色令人震撼,让我深刻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峡口”:
在时间的峡口, 我们相遇又分离, 如同河流穿越山脉, 留下永恒的痕迹。
峡口的视觉联想可能是陡峭的岩壁和湍急的河流,听觉联想可能是水流的轰鸣声和风穿过岩缝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gorge”或“narrows”,它们在描述地形特征时与“峡口”有相似之处,但在文化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峡口这个词不仅是一个地理学术语,也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词汇。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能够引发丰富的情感和联想。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峡口”这个词,能够增强我对自然和文化的理解,丰富我的表达方式。
1.
【峡】
(形声。从山,夹声。本义:两山夹水处)。
同本义。
【引证】
《淮南子·原道》。注:“两山之间为峡。”-仿洋于山峡之旁。 、 王维《桃源行》-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仍下峡路。 、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