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0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04:24
“峣峣易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山峰高耸而容易崩塌。基本含义是指事物虽然看似坚固或强大,但实际上可能非常脆弱,容易受到损害或崩溃。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人的品德或地位虽然高,但内心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动摇。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形容某些看似强大但实际上不堪一击的事物或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人的心理韧性或组织的稳定性。
“峣峣易缺”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具体出处不详,但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描述事物脆弱性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警示人们不要只看表面,而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在社会交往中,它也提醒人们要谦虚谨慎,不要自视过高。
这个成语给人以警示和反思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那些看似强大但实际上脆弱的事物。它提醒我们在评价和对待事物时要全面和深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看似强大的人,但他们在面对压力时却表现得非常脆弱。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峣峣易缺”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峣峣山峰立云间,易缺之态谁人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高耸的山峰在风雨中摇摇欲坠的景象。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旋律起伏不定、带有紧张感的音乐来表达这种脆弱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house of cards”,意指一个看似坚固但实际上非常脆弱的结构。
“峣峣易缺”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事物表面与本质之间的差异,提醒我们在评价和对待事物时要全面和深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
常闻语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
1.
【峣】
(形声。从山,尧声。本义:山险高;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焦峣,山高貌。 、 《汉书·扬雄传》-泰山之高不嶕峣。 、 张衡《西京赋》-表峣阙于阊阖。 、 《白虎通》-犹峣峣也,至高之貌。
【组词】
峣峥、 峣槔、 峣榭、 峣阙、 峣峣、 峣崎
2.
【峣】
(形声。从山,尧声。本义:山险高;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焦峣,山高貌。 、 《汉书·扬雄传》-泰山之高不嶕峣。 、 张衡《西京赋》-表峣阙于阊阖。 、 《白虎通》-犹峣峣也,至高之貌。
【组词】
峣峥、 峣槔、 峣榭、 峣阙、 峣峣、 峣崎
3.
【易】
(象形。本义:蜥易)。
换,交换。
【引证】
《列子·汤问》-寒暑易节。 、 《战国策·魏策》-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 、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易寡人之璧。 、 《左传·哀公八年》-楚人围宋,易子而食。 、 李斯《谏逐客书》-移风易俗。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组词】
易筋经、 易箦、 易货、 易地、 易身
4.
【缺】
(形声。从缶(fǒu),夬(guài)声。缶,瓦器。“夬”也有表意作用。水缺为“决”,玉缺为“玦”,器缺为“缺”,都有破损之意。本义:器具破损) 同本义。引申为缺漏而不完整。
【引证】
《说文》-缺,器破也。 、 《庄子·秋水》-入休乎缺甃之崖。 、 《汉书·艺文志》-周室既微,载籍残缺。 、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组词】
墙缺了一块;缺落、 缺啮、 缺坏、 缺触、 缺唇、 缺圮
短少;缺乏。
【引证】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缺王道之仪。 、 清·袁枚《祭妹文》-于此微缺然。
【组词】
缺盐;缺油;缺员;缺这少那;缺人;缺月、 缺势、 这本书缺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