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4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46:09
词汇“元长史”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官职名称。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元长史”可能是指古代官职中的“长史”,而“元”可能表示“首要”或“最高”的意思。在古代,长史是负责文书、记录和辅助军事或行政工作的官员。
在古代文献中,“元长史”可能出现在描述官职体系或历史**的语境中。例如,在描述某个朝代的官制或某个重要人物的官职时可能会提及。
“长史”一词源自汉代,最初是指负责文书工作的官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职位在不同朝代可能有不同的职责和地位。
在古代,官职体系复杂,每个职位都有其特定的职责和地位。了解“元长史”的职责和地位,有助于理解古代的行政结构和文化背景。
对于现代人来说,“元长史”可能唤起对古代官职和历史的好奇和敬畏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形象和历史文献的厚重感。
由于“元长史”是一个较为专业的历史词汇,个人生活中可能较少直接应用。但在学*历史或进行历史研究时,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相关内容。
在创作历史题材的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元长史”这个词汇来描绘一个古代官员的形象,增加作品的历史氛围。
结合古代官服的图片或古代宫廷音乐,可以更好地想象“元长史”这个职位的形象和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官职名称,但可以比较类似职责的官员,如罗马帝国的书记官。
“元长史”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官职体系和文化背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专业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
1.
【元】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训首也。-元,始也。 、 《左传·襄公九年》-元,体之长也。 、 《仪礼·士冠礼》-始加元服。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 、 《左传·哀公十一年》-归国子之元。 、 《孟子》-勇士不忘丧其元。 、 《礼记·曲礼》。注:“头也。”-牛曰一元大武。 、 《新唐书》-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
【组词】
元首
2.
【长】
老,年高。
【引证】
《广雅》-长,老也。 、 《孟子》。注:“年长也。”-不挟长。 、 《庄子》-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 《国语》-齐侯长矣。
【组词】
长艾、 长没
年长,年龄较大。
【引证】
明·魏禧《大铁椎传》-长子灿七岁。 、 《醒世恒言》-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组词】
长君、 长德、 长贤、 长主、 长宾、 长年、 长郎
3.
【史】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古官名。职别各异。
【引证】
《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史,记事者也。 、 《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矧大史友内史友。 、 《易·巽》-用史巫纷若。 、 《礼记·聘礼记》-辞多则史。 、 《礼记·曲礼》-史载笔。 、 《谷梁传·宣公二年》-史狐书贼。 、 《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