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2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28:37
“元醮”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道教仪式中,指的是一种大型的、正式的祭祀仪式。这种仪式通常包括祈祷、诵经、献祭等环节,目的是为了祈求神灵的庇佑、消除灾难或庆祝特定的节日。
在文学作品中,“元醮”可能被用来描述古代社会的活动,增强作品的历史感和文化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涉及道教文化或历史的讨论中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学、历史学中,“元醮”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用以探讨古代**仪式的形式和意义。
“元醮”一词源自道教,其字面意思中的“元”通常指“首要的”或“大型的”,而“醮”则是指祭祀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道教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成为描述特定类型**仪式的专有名词。
在**传统文化中,道教仪式占有重要地位,元醮作为其中的一种大型仪式,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神灵的敬畏和对自然现象的解释需求。这种仪式也体现了社会等级和秩序,因为通常只有皇室或贵族才能举行如此***的祭祀活动。
提到“元醮”,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庄严场景、神秘的**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现代社会,虽然“元醮”这一词汇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在参观道教寺庙或研究**传统文化时,可能会遇到相关的讨论和描述。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的诗歌时,可以这样使用:“晨钟暮鼓间,元醮启神坛,香烟缭绕处,祈福万民安。”
想象一幅画面:古老的道观中,香烟缭绕,道士们身着法衣,手持法器,正在进行元醮仪式。背景音乐可能是悠扬的古琴声,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仪式可能被称为“大弥撒”(在教中)或“大法会”(在**中),虽然具体形式和意义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人类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祈求。
通过对“元醮”这一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道教文化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仪式在人类社会中的普遍意义。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知识,也增强了我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1.
【元】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训首也。-元,始也。 、 《左传·襄公九年》-元,体之长也。 、 《仪礼·士冠礼》-始加元服。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 、 《左传·哀公十一年》-归国子之元。 、 《孟子》-勇士不忘丧其元。 、 《礼记·曲礼》。注:“头也。”-牛曰一元大武。 、 《新唐书》-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
【组词】
元首
2.
【醮】
古冠、婚礼所行的一种简单仪式。尊者对卑者酌酒,卑者接受敬酒后饮尽,不需回敬。
【引证】
《说文》。按,酌而无酬酢曰醮。-醮,冠娶礼祭。 、 《仪礼·士冠礼》-若不醴则醮用酒。 、 《礼记·昏义》-父亲醮子而命之迎。
【组词】
醮辞、 醮醴、 醮酒、 醮影
祈祷神灵的祭礼,后专指道士、和尚为禳除灾祸所设的道场。
【引证】
《广雅》-醮,祭也。 、 宋玉《高唐赋》-醮诸神。 、 《汉书·郊祀志》-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 、 清·张廷玉《明史》-专意斋醮。
【组词】
醮坛、 醮谢、 醮器、 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