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0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06:31
词汇“殚弱”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
“殚弱”的字面意思是极度虚弱或疲惫。其中,“殚”意味着尽、竭,而“弱”则表示虚弱。结合起来,“殚弱”描述的是一种极度疲惫或虚弱的状态。
由于“殚弱”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作品中可能出现,用以形容人物在极端情况下的身体或精神状态。在口语或日常交流中,这个词汇很少被使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非常虚弱”或“极度疲惫”等表达。
“殚”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意为尽、竭。而“弱”字则一直表示虚弱的意思。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殚弱”这个词汇,描述一种极端的虚弱状态。
在古代文学中,可能会使用“殚弱”来形容战争或疾病后的国家或人民的状态,强调其极度疲惫和虚弱。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的使用较少,更多地出现在特定的文学作品或专业领域中。
“殚弱”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沉重和无力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极端的疲惫和虚弱,可能会引起同情或担忧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需要使用“殚弱”这个词汇的场合。通常,我会使用更常见的词汇来描述类似的情感或状态。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殚弱”来增强表达的力度,例如: “夜深人静,星光殚弱, 心事重重,梦也难安。”
“殚弱”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疲惫的人躺在床上,面色苍白,呼吸微弱。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沉重的呼吸声或微弱的呻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殚弱”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表达来描述极度虚弱的状态。
“殚弱”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用,但它能够精确地描述一种极端的虚弱状态。在文学创作或特定语境中,它能够提供一种强烈的视觉和情感效果。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丰富语言表达和理解文学作品都是有益的。
1.
【殚】
(形声。从歹(è),单声。本义:用尽,竭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殚,极尽也。从歹,单声。 、 《广雅》-殚,尽也。 、 张衡《西京赋》-殚所未见。 、 张衡《东京赋》-穆穆之礼殚。 、 《吕氏春秋·本味》-相为殚智竭力。 、 《汉书·杜钦传》-殚天下之财。 、 《楚辞·忧苦》-犹未殚于《九章》。 、 《唐书·温彦博传》-彦博以爱国故,耗思殚神。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竭同义,尽也。)。 、 唐·李朝威《柳毅传》-不可殚言。
【组词】
殚心竭力、 殚虑、 殚形
2.
【弱】
(会意。小篆字形,两把弯曲的弓,“彡”(shān)象毛羽之形,合起来表示柔弱。本义:气力小;势力差)。
同本义。与“强”相对。
【引证】
《说文》-弱,桡也。上象桡曲,彡象毛氂桡弱也。 、 《易·大过》-栋桡,本末弱也。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颉遇王子弱焉。 、 《淮南子·原道》-志弱而事强。 、 《孙子·谋攻》-辅隙者则国必弱。 、 《左传·哀公十年》-众散为弱。 、 《商君书·错法》-有土者不可以言贫,有民者不可以言弱。 、 《周书·武顺》-两争曰弱。 、 陈寿《隆中对》-然操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老子》-弱者道之用。 、 陶潜《游斜川》-弱湍驰文舫,闲谷矫鸣鸥。
【组词】
弱植、 弱道、 弱人、 弱湍、 弱力、 弱才、 弱孤、 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