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9:11
“活脱儿”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物非常相似,仿佛是同一个人或同一个东西的复制品。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活生生地脱胎而出”,强调相似度极高,几乎无法区分。
“活脱儿”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构成部分“活”和“脱”在汉语中都有明确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用于形容高度相似的情况,逐渐固定下来。
在**文化中,强调家族和血缘关系的相似性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因此,“活脱儿”这个词汇在描述家族成员间的相似性时尤为常见。
使用“活脱儿”这个词汇时,常常带有一种惊讶或赞叹的情感,因为它强调了某种程度上的完美复制,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见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活脱儿”来形容一对双胞胎的相似度,确实让人难以分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画笔下,风景活脱儿是天堂的模样。”
看到“活脱儿”这个词,我联想到的是一幅极其逼真的肖像画,或者是两个几乎无法区分的人站在一起的场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pitting image”,用来形容某人非常像另一个人。
“活脱儿”这个词汇在描述高度相似的情况时非常有效,它不仅传达了相似的程度,还带有一种情感上的冲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活】
(形声。从水,昏(kuò)声。本义:流水声。用本义时读(guō))。
生存。与“死”相对。
【引证】
《诗·邶风·击鼓》-不我活兮。 、 《书·太甲》-不可活。 、 《孟子》-民非水火不生活。 、 《楚辞·天问》-巫何活焉?
【组词】
鱼在水里才能活;这个孩子只活三个月;活到高龄而且精力充沛;活头儿
2.
【脱】
(形声。从肉,兑(duì)声。本义:肉去皮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脱,消肉臞也。 、 《尔雅》-肉去骨曰脱。 、 《礼记·内则》-肉曰脱之,鱼曰作之,枣曰新之。 、 《列子·天瑞》-其状若脱。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筋骨尽脱矣。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