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4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42:08
词汇“听能”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由“听”和“能”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复合词。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听能”可以理解为“听力能力”的简称,指的是个体接收和理解声音的能力。这包括对语言、音乐、环境声音等的感知和解析能力。
在专业领域,如听力学、特殊教育等,“听能”可能被用来指代听力测试、听力训练等相关内容。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听力障碍、听力保护等话题时可能会被提及。
由于“听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近年来随着相关专业领域的发展而逐渐被使用的词汇。
在现代社会,随着噪音污染的增加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听力保护和听力健康的话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听能”这个词汇可能会在相关的健康宣传和教育中被提及。
提到“听能”,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听力障碍者的挑战,以及他们为了改善听力所做的努力。这可能会引起同情和关注,同时也提醒人们保护自己的听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听力测试、购买助听器或参加听力保护讲座时遇到“听能”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无声的世界里,听能是唯一的桥梁,连接着心灵的深处。”
提到“听能”,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耳机的形象,或者是听力测试时的音叉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听力能力,例如英语中的“hearing ability”。
“听能”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在专业领域和健康话题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和保护听力能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这个词汇提醒我们要关注听力健康。
1.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
2.
【能】
(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引证】
《说文》-能,熊属。足似鹿。 、 《左传·昭公七年》。贾注:“兽也。”-梦黄能入于寝门。 、 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