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3:15
征衣:字面意思是指出征时所穿的衣物,通常指军装或战袍。在文学作品中,它常常象征着战士的英勇、牺牲和远行的决心。
“征衣”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指战士出征时所穿的衣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不仅指具体的衣物,还象征着战士的精神和使命。
在**传统文化中,“征衣”常常与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军人的尊重和对战争的严肃态度。
“征衣”一词常常唤起人们对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的敬意。它让人联想到战士在战场上的英勇形象,以及他们背后的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在个人生活中,“征衣”可以用来形容某人承担重大责任或远行的决心。例如,一个即将出国留学的朋友可能会被形容为“披上征衣,踏上新的征程”。
诗歌: 征衣未解又天涯, 铁马冰河入梦来。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闻战鼓声声催。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armor”(盔甲)或“uniform”(制服),它们也象征着战士的身份和使命。
“征衣”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指代具体的衣物,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和情感意义。它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唤起人们对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的敬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征衣”这一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
1.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
2.
【衣】
穿衣。
【引证】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 、 《韩非子·五蠹》-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组词】
衣紫腰金、 衣帛、 衣冠
遮盖;包扎。
【引证】
《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 、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裂裳衣疮。
【组词】
衣被海内、 衣饰、 衣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