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嬖竖

时间: 2025-04-28 02:33:56

嬖竖

基础信息

  • 词语 嬖竖
  • 繁体嬖豎
  • 拼音 shù

【嬖竖】的意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33:56

基本定义

嬖竖(bì shù)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受宠的小人或宦官。在古代**,这个词通常用来指那些因得到君主宠爱而掌握权力的宦官或奸佞之臣。

语境分析

  • 文学语境: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著作中,“嬖竖”常用来描述那些因得宠而干预朝政、祸国殃民的宦官或奸臣。
  •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这个词较少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或古装剧时,可能会被提及。
  •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文学研究等领域,这个词用于学术讨论,特别是在研究古代政治和宦官制度时。

示例句子

  1. 在古代,嬖竖往往因得宠而干预朝政,导致国家动荡。
  2. 他虽为嬖竖,却心怀不轨,最终被识破并受到严惩。
  3. 历史上的嬖竖多因私欲而祸国,这是历代君主必须警惕的。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奸佞、宠臣、宦官
  • 反义词:忠臣、贤臣、良将

词源与演变

“嬖竖”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嬖”指宠爱,“竖”指小人或宦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专门用来指那些因得宠而掌握权力的宦官或奸臣。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古代社会,宦官制度是一个特殊的政治现象。宦官因接近君主而有机会掌握权力,其中一些被称为“嬖竖”,他们往往因私欲而干预朝政,导致国家动荡。这个词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宦官政治的负面评价。

情感与联想

提到“嬖竖”,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奸诈、贪婪和权力滥用。这个词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色彩,常用于批评那些因私欲而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人。

个人应用

在讨论历史**或观看古装剧时,我曾多次听到“嬖竖”这个词,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政治的复杂性和宦官制度的影响。

创造性使用

在创作中,可以将“嬖竖”融入到历史小说或戏剧情节中,描述一个因得宠而掌握权力的宦官如何操纵朝政,影响国家命运。

视觉与听觉联想

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穿着华丽但面容阴险的宦官形象。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喧嚣和权力斗争的声音。

跨文化比较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包括“宠臣”、“奸臣”等,但“嬖竖”这个特定的词汇主要在**文化中使用。

反思与总结

“嬖竖”这个词不仅反映了古代*政治的一个侧面,也揭示了权力和宠爱的复杂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嬖竖】的相关字

1. 【嬖】 (形声。从女,辟声。本义:宠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便嬖,爱也。 、 《礼记·缁衣》-毋以嬖御人疾庄后。 、 《左传·隐公三年》。注:“亲幸也。”-嬖人之子也。 、 《国语·郑语》。注:“以邪僻取爱曰嬖。”-而嬖是女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嬖,生景公。 、 《左传·定公十年》-宋公子地嬖蘧富猎。
受宠爱的人。
【引证】 《左传·僖公十七年》-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

2. 【竖】 纵。与“横”相反。
【引证】 南朝·梁简文帝《明月山铭》-緅色斜临,霞文横竖。
【组词】 竖井
童仆。
【引证】 《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组词】 竖人

相关问答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引唱 引咎责躬 引咎自责 引咎 引命 引吭高歌 引吭高声 引吭高唱 引吭悲歌 引吭一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豸字旁的字 常科 对比 鹵字旁的字 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回虑 施谋用计 不足为虑 黄字旁的字 更姓改物 釒字旁的字 嚚人 贪谋 词严义密 見字旁的字 进退狐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