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3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35:36
丑行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指的是不道德、不光彩或可耻的行为。它通常用来描述那些违反社会道德规范、法律或公共秩序的行为,这些行为会引起他人的厌恶或谴责。
在不同的语境中,“丑行”的使用有所不同:
“丑行”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丑”字最初指地支的第二位,后引申为丑陋、不好的意思。“行”则指行为或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丑行”逐渐被用来描述那些不光彩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丑行”常常与道德教育相关联,强调个人行为应符合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于媒体和公众讨论中,用来批评那些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提到“丑行”,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负面、不道德的行为,这种联想可能会引起厌恶、愤怒或失望等情感反应。这个词的使用可以强化对不当行为的谴责,影响公众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目睹过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这些都可以被视为“丑行”。通过批评这些行为,我们可以促进社会文明和道德的提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丑行”:
在那暗夜的深处, 丑行悄然滋生, 如同腐烂的果实, 散发着恶臭的气息。
提到“丑行”,可能会联想到黑暗、阴沉的画面,或是沉重的音乐,这些都能强化这个词所传达的负面情感。
在英语中,“丑行”可以对应为“scandal”或“misdeed”。这些词汇在强调行为的负面性质上相似,但“scandal”更侧重于公众关注的不道德行为,而“misdeed”则更通用。
“丑行”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们识别和批评不道德的行为,还强化了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通过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我们可以更好地参与社会道德讨论,促进个人和社会的道德发展。
1.
【丑】
(形声。从鬼,酉声。古人以为鬼的面貌最丑,故从鬼。本义:貌丑。按:在古代,“醜”和“丑”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除作地支和时辰用“丑”以外,都不能写作“丑”。现在“醜”字简化为“丑”)。
可恶。
【引证】
《说文》-醜,可恶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耗土之人醜。 、 《楚辞·橘颂》-姱而不醜兮。 、 《诗·小雅·十月之交》。传:“恶也。”-亦孔之醜。
【组词】
丑名、 丑言、 丑攀谈、 丑徒、 丑语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