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2:38
“无容置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任何可以怀疑的余地”。它用来形容某事物的真实性或正确性非常明显,不容许有任何怀疑或争议。
在文学作品中,“无容置疑”常用于强调某个事实或观点的确定性,增强叙述的说服力。在口语交流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观点或陈述的完全认同。在专业领域,如法律、科学研究中,它用于强调结论的确定性和权威性。
“无容置疑”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长河中保持相对稳定。这个成语的使用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事实和真理的尊重和追求。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实事求是”,“无容置疑”体现了这种追求真实和确定性的文化精神。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常用于强调法治和科学的严谨性。
使用“无容置疑”时,我感受到一种坚定和信任的情感。它让我联想到那些经过严格检验和验证的事实,给人以安全感和信赖感。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多次使用“无容置疑”来强调项目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这帮助我在团队中建立了信任和权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星辰的轨迹,无容置疑,/ 在夜的画布上,绘出永恒的诗。”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面对着精确的数据和仪器,他的表情坚定,背景是安静而专注的氛围。这幅画面与“无容置疑”的含义相呼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yond doubt”或“indisputable”,它们在语义和用法上与“无容置疑”相似,但在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
“无容置疑”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成语,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上提供了确定性和权威性,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真实和真理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提升我的沟通效果和说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对保持着~的优势。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容】
(会意兼形声。小徐本“从宀,谷(gǔ)。”大徐本看作会意。“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本义:容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容,盛也。 、 《易·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 《汉书·五行志》-言宽大包容。 、 《荀子·解蔽》-故曰心容。 、 《史记·乐书》-广则容奸。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可容一人居。
【组词】
容隐、 容足、 容接、 容盛、 容民、 容民畜众、 容畜、 容受、 容放
3.
【置】
(会意。从网直,有亦声。网直宜赦。本义:赦罪,释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置,赦也。 、 《汉书·尹赏传》。注:“放也。”-见十置一。 、 《史记·淮阴侯列传》-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 《史记·吴王濞列传》-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杀之,无有所置。
4.
【疑】
(形声。小篆字形。从子止匕,矢声。止,不通。子,幼子。幼子多惑。本义:怀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疑,惑也。 、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周书·王佩》-时至而疑。 、 《韩非子·说难》-疑邻人之父。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尝疑乎是。 、 唐·李白《静夜思》-疑是地上霜。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自疑身外。 、 林觉民《与妻书》-汝腹中之物,佘疑其女也。
【组词】
疑思、 疑影、 疑猜、 疑龊、 疑狐、 疑念、 疑踪、 疑结、 疑阻、 疑冢、 疑敌、 疑人、 疑揣、 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