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1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10:40
断流:字面意思是指河流或其他水流中断,不再连续流动。基本含义是指水流因某种原因(如干旱、人为截流等)而停止流动或流量显著减少。
断流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断”和“流”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中断”和“流动”。在古代文献中,断流多用于描述自然现象,如河流的干涸。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涵盖了更多的语境和领域。
在某些文化中,断流可能被视为不祥之兆,象征着灾难或不幸。在社会层面,河流断流可能引发水资源短缺、生态失衡等问题,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断流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停滞、衰退和无助。它可能引发对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的担忧和反思。
在个人经历中,断流可能与某些关键时刻相关,如个人计划的突然中断、情感关系的破裂等。例如,某人可能因为健康问题而不得不中断学业或工作,感受到断流的痛苦和挑战。
在诗歌中,断流可以被用来描绘一种凄凉的景象: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断流的视觉联想可能是一片干涸的河床,裂开的泥土,以及枯萎的植物。听觉上,断流可能让人联想到寂静,与流水潺潺的声音形成鲜明对比。
在不同语言中,断流的概念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英语中可能使用“dry up”或“stop flowing”来描述类似现象。在某些文化中,断流可能与特定的神话或传说相关,赋予其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
断流一词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应用场景。它不仅描述了自然现象,还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人生活中的中断和挑战。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断流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思想,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2.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