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5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51:25
“扶善遏过”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支持善良的行为,阻止错误的行为。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道德和行为上支持正面的、积极的事物,同时防止和纠正不良的、消极的事物。
在文学作品中,“扶善遏过”常常用来描述一个理想的社会或个人行为准则,强调道德的引导和行为的规范。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劝诫或指导他人,表达对正确行为的赞扬和对错误行为的批评。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法律或社会工作,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指导实践,强调正面的干预和预防措施。
同义词“扬善抑恶”和“扶正祛邪”都强调了支持和鼓励正面行为,抑制和纠正负面行为,但“扶善遏过”更侧重于预防和阻止错误行为的发生。反义词“助纣为虐”和“纵恶扬善”则表达了相反的含义,即支持错误行为,忽视或纵容不良行为。
“扶善遏过”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道德行为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道德导向和行为规范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道德行为一直被高度重视,“扶善遏过”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指导个人和社会行为,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和行为的规范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正义、责任和道德的力量。它鼓励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支持正义,反对错误。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听到这个成语被用来指导年轻人的行为,特别是在教育环境中。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选择时,应该支持善良和正义,避免错误和邪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扶善遏过,正义之光,照亮黑暗,指引方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正义与邪恶斗争的画面,正义的一方手持盾牌和剑,保护善良,抵御邪恶。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首节奏坚定、旋律明快的乐曲,象征正义的力量。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promote good and prevent evil”来表达,虽然不如“扶善遏过”那样简洁和富有诗意,但也传达了相似的道德导向。
“扶善遏过”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还提供了道德行为的指导原则。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支持和实践正义的重要性。
严以有礼,扶善遏过。
1.
【扶】
(形声。从手,夫声。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搀扶)。
同本义。
【引证】
《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 《战国策·卫策》。注:“扶,谓下车。”-车至门扶。 、 《左传·宣公二年》-遂扶以下。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扶杖望朱砂庵而登。
【组词】
扶绰、 扶策、 扶掖、 扶挈、 扶将
2.
【善】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善,吉也。 、 《汉书·翼奉传》-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
【组词】
善时、 善祥、 善征、 善日
3.
【遏】
(形声。从辵(chuò),曷声。本义:抑制;阻止,阻拦)。
阻止。
【引证】
《尔雅·释诂》-遏,止也。 、 《易·大有卦》-君子以遏恶扬善。 、 《书·汤誓》-夏王率遏众力。 、 《诗·周颂·武》-胜殷遏刘。 、 《诗·大雅·民劳》-式遏寇虐。 、 《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锄其直,遏其生气。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组词】
遏捺、 遏密、 遏讼、 遏塞、 遏刘
4.
【过】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引证】
《左传·襄公四年》-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姓,过国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