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0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03:04
历史观是指个人或群体对于历史的理解、解释和评价的方式。它包括对历史**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历史对现实和未来的影响等方面的看法。历史观可以是多元的,受到个人知识背景、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历史观一词源于对历史的思考和研究。随着历史学的发展,历史观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变化,历史观也在不断演变。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历史观有着不同的表现。例如,在东方文化中,历史观可能更强调历史的循环性和天命观念;而在西方文化中,历史观可能更强调历史的线性发展和进步观念。
历史观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厚重感和复杂性。它可能激发人们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思考,同时也可能引发对历史真相的探索和对历史责任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历史观可能影响我们如何看待家族历史、国家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例如,一个人可能因为特定的历史观而对某些历史**持有特定的看法,从而影响其对现实问题的判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历史观如镜,映照出时代的沧桑;历史观如笔,书写着人类的荣光。”
历史观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图书馆、尘封的档案、历史的纪录片等视觉和听觉元素。这些联想可能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不同文化中,历史观的表达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例如,中文的“历史观”在英文中可能对应为“historical perspective”或“historical view”,但其内涵和使用语境可能有所差异。
历史观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概念,它不仅影响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也影响我们对现实和未来的判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不同的历史观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世界,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1.
【历】
(形声。从謪,厤(lì)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历,过也。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 、 清·姚鼐《登泰山记》-历齐河。 、 《三国志·诸葛亮传》-已历三世。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身不历农亩之劳。 、 清·张廷玉《明史》-历两京左右通政。
【组词】
身历、 历时、 历劫、 历岁、 历载、 历远、 历纪
2.
【史】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古官名。职别各异。
【引证】
《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史,记事者也。 、 《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矧大史友内史友。 、 《易·巽》-用史巫纷若。 、 《礼记·聘礼记》-辞多则史。 、 《礼记·曲礼》-史载笔。 、 《谷梁传·宣公二年》-史狐书贼。 、 《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3.
【观】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引证】
《尔雅·释宫》郭璞注:“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观谓之阙。 、 《礼记·礼运》-出游于观之上。 、 《后汉书·班固传·典引》-是以凤凰来信,集羽族于观阙,肉角驯毛宗于外囿。
【组词】
观阙、 观魏
台榭。
【引证】
《左传·哀公元年》-宫室不观,舟车不饰。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组词】
观台、 观榭、 观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