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0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00:25
无庸置疑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需要怀疑”或“毫无疑问”。它强调某件事情的真实性或正确性是显而易见的,不需要进一步的证明或讨论。
无庸置疑 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无庸”意为“不需要”,“置疑”意为“怀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组被广泛接受并用于各种语境中,强调事物的确定性和不可争议性。
在**文化中,强调事实的确定性和不可争议性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无庸置疑在社会交往中常用于强调权威性或事实的不可辩驳性。
使用无庸置疑时,通常带有一种坚定和自信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权威、确定性和不可动摇的信念。
在学术讨论中,我经常使用无庸置疑来强调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确保听众对数据的真实性有充分的信心。
在诗歌中,可以将无庸置疑用于强调自然法则的不可违背性:
星辰的轨迹,无庸置疑, 在夜空中绘出永恒的诗篇。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beyond doubt" 或 "without a doubt",它们都传达了类似的确定性和不可争议性。
无庸置疑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用于强调事实的确定性和不可争议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词可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传达出坚定和自信的情感。通过深入理解其含义和用法,可以更有效地在不同语境中运用这个词。
无庸置疑,处在他眼下的地位,这种被别人关怀所引起的美好情感,简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我是不会去的。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庸】
(会意。小篆字形。从用,从庚。“庚更”同音,表更换。先做某事,然后更换做别的事。本义:用;需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庸,用也。 、 《书·尧典》-畴咨若时登庸。 、 《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庸。 、 《诗·齐风·南山》-齐子庸止。
3.
【置】
(会意。从网直,有亦声。网直宜赦。本义:赦罪,释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置,赦也。 、 《汉书·尹赏传》。注:“放也。”-见十置一。 、 《史记·淮阴侯列传》-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 《史记·吴王濞列传》-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杀之,无有所置。
4.
【疑】
(形声。小篆字形。从子止匕,矢声。止,不通。子,幼子。幼子多惑。本义:怀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疑,惑也。 、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周书·王佩》-时至而疑。 、 《韩非子·说难》-疑邻人之父。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尝疑乎是。 、 唐·李白《静夜思》-疑是地上霜。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自疑身外。 、 林觉民《与妻书》-汝腹中之物,佘疑其女也。
【组词】
疑思、 疑影、 疑猜、 疑龊、 疑狐、 疑念、 疑踪、 疑结、 疑阻、 疑冢、 疑敌、 疑人、 疑揣、 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