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9:53
头昏脑胀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头部感到昏沉,思维混乱。基本含义是指因为过度疲劳、生病、情绪波动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精神状态不佳,感觉头脑不清醒,思维不清晰。
头昏脑胀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头昏”和“脑胀”两个词组合而成,形象地描述了头部不适和思维混乱的状态。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也有出现,但这个成语的现代用法更为广泛。
在**文化中,头昏脑胀常被用来形容过度劳累或情绪压力导致的身心疲惫。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这个词的使用频率也在上升。
这个词给我的情感反应是疲惫和不适。联想上,可能会想到一个人在长时间工作后,揉着太阳穴,试图缓解头痛的情景。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因为连续几天的熬夜工作,我感到头昏脑胀,最终不得不请假休息一天来恢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灯火阑珊,
头昏脑胀,思绪纷乱。
文字在指尖跳跃,
却难捕捉,那一瞬的灵感。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皱着眉头,用手扶着额头,表情痛苦。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沉重的呼吸声和偶尔的叹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headache and dizziness" 或 "mental fog",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
头昏脑胀 这个词汇在描述身心疲惫和思维混乱的状态时非常形象和贴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和有力。
‘她又不是发烧发得头昏脑胀的’。一个说,‘只是那条腿不能走’。
这段时间我忙得~。
1.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2.
【昏】
(会意。从日,从氐(dǐ)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昏,日冥也。 、 《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 、 《诗·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 、 《楚辞·思美人》-与曛黄以为期。 、 吴均《与朱元思书》-在昼犹昏。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昏晨之往来。 、 清·袁枚《祭妹文》-风雨晨昏。
【组词】
昏旦、 昏晚、 昏黄
引申为昏暗;无光。
【引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向昏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过午已昏。
【组词】
昏邓、 昏邓邓、 昏曚、 昏昏
3.
【脑】
(形声。本义:脑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囟头会匘盖也。字亦作腦。-匘,头髓也。从匕,匕,相比著也。巛象发,囟象脑形。 、 《考工记·弓人》-蹙于(脑)而休于气。 、 《素问·五藏生气篇》。注:“脑为髓海。”-其荣发也。 、 《春秋元命苞》-人精在脑。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盐其脑,是以惧。
4.
【胀】
(形声。从肉,长声。从肉,表示与身体有关。本义:皮肉鼓胀)。
同本义 。因为身体内壁受到压迫而产生的不适之感。亦泛指充塞难受的感觉。
【引证】
《广韵》-胀,胀满。 、 《急就篇》。注:“胀,谓腹鼓胀也。”-寒气泄注腹胪胀。 、 汉·王充《论衡·道虚》-人或嚥气,气满腹胀,不能餍饱。
【组词】
胀闷、 胀病;鼓胀;单腹胀;头胀;胁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