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1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14:45
头昏眼晕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头部感到昏沉,眼睛感到眩晕。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因为某种原因(如疲劳、疾病、情绪波动等)而感到头脑不清醒,视觉模糊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头昏眼晕 常被用来描绘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身体或心理状态,如在紧张、恐惧或极度疲劳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日常生活中的不适感。在医学领域,它可能被用来描述某些病症的症状。
同义词:头晕目眩、头重脚轻、昏头转向 反义词:头脑清醒、神清气爽
头昏眼晕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头昏”和“眼晕”两个词组合而成,描述的是头部和眼睛的不适感。在汉语中,这种由两个相关词汇组合而成的成语较为常见,用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形象性。
在文化中,头昏眼晕** 这个词汇常被用来形容身体或心理上的不适,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状态的关注。在社会交往中,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身体感受,促进相互理解。
头昏眼晕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不适感。联想上,可能会让人想到疲劳、疾病或压力等不愉快的经历。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多次使用头昏眼晕 这个词汇来形容自己在长时间工作或学*后的不适感。例如,在一次熬夜准备考试后,我感到头昏眼晕,几乎无法集中注意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时,头昏眼晕的我,
漫步在无人的街头,
星光点点,似梦似幻,
心中的疲惫,随风飘散。
头昏眼晕 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模糊的视觉画面和沉重的呼吸声。在视觉上,可能会想到摇晃的镜头或模糊的图像;在听觉上,可能会想到沉重的呼吸或心跳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dizzy and light-headed",用来描述类似的身体感受。不同文化中对这种身体状态的描述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的感受是相似的。
头昏眼晕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常用的表达,用来描述身体或心理上的不适感。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文化和情感表达中的重要性。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个词汇,以增强我的表达能力。
李太师被张保背着飞跑,颠得头昏眼晕。
赵子曰忙的~,夜间连把棉裤脱下来再睡的工夫也没有,早晨起来连漱口的工夫也没有。
1.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2.
【昏】
(会意。从日,从氐(dǐ)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昏,日冥也。 、 《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 、 《诗·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 、 《楚辞·思美人》-与曛黄以为期。 、 吴均《与朱元思书》-在昼犹昏。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昏晨之往来。 、 清·袁枚《祭妹文》-风雨晨昏。
【组词】
昏旦、 昏晚、 昏黄
引申为昏暗;无光。
【引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向昏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过午已昏。
【组词】
昏邓、 昏邓邓、 昏曚、 昏昏
3.
【眼】
(形声。从目,艮(gèn)声。本义:眼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眼,目也。 、 《释名》-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 、 《易·说卦》-巽为多白眼。 、 《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
4. 【晕】 (形声。从日,军声。本义:日月周围形成光圈)。 同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