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2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24:52
寓邸:这个词通常指的是高级官员或贵族的住所,尤其是那些具有一定政治或社会地位的人的住宅。它强调了住所的尊贵和重要性,通常与权力和地位联系在一起。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寓邸”常用来描述主人公的家,强调其社会地位和财富。例如,在古典小说中,贵族或官员的住所可能会被描述为“寓邸”。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社交或正式场合。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建筑学或社会学等领域,“寓邸”可能被用来指代特定历史时期的贵族住宅,或者研究其建筑风格和社会功能。
同义词:府邸、官邸、豪宅
反义词:陋室、简舍
“寓邸”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寓”意为居住,“邸”意为高级住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指代那些具有特定社会地位的人的住所。
在**传统文化中,“寓邸”常与贵族和官员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反映了社会等级和权力结构。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可能更多地用于描述历史建筑或文化遗产。
“寓邸”这个词给人一种庄严、尊贵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悠久、装饰华丽的建筑,以及与之相关的权力和财富。
在参观一些历史名人的故居时,我曾听到导游用“寓邸”来形容这些地方,让我对这些历史人物的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寓邸”融入描述历史场景的诗句中:
古道旁,寓邸巍峨, 岁月流转,风华依旧。
想象一座古老的寓邸,可能会有石雕、花园和古典音乐的联想,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历史和尊贵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mansion”或“palace”,它们也用来描述豪华的住所,但“寓邸”更强调与权力和地位的联系。
“寓邸”这个词在描述具有特定社会地位的住所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住所的豪华和重要性,还反映了与之相关的权力和历史。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精确性和丰富性。
1.
【寓】
(形声。从宀,禺(yù)声。宀,表示房屋。本义:寄居,寄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寓,寄也。 、 《国琼·周语》-国无寄寓。 、 《礼记·郊特牲》-诸侯不臣寓公。 、 《孟子》-无寓人于我室。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径造袁所寓。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寓逆旅主人。 、 宋·文天祥《后序》-围所寓舍。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同寓数十人。
【组词】
寄寓、 寓士、 寓泊、 寓食、 寓客
2.
【邸】
(形声。从邑,氐(dǐ)声。本义:战国时诸侯或朝见皇帝时在京城的住所。泛指官员办事或居住的处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邸,属国舍也。 、 《汉书·卢绾传》。注:“诸侯王及诸郡朝宿之馆,在京师者谓之邸。”-舍燕邸。
【组词】
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