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0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9:55
词汇“愧愕”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汉字组成:“愧”和“愕”。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愧愕”进行深入分析。
结合起来,“愧愕”描述的是一种因羞愧和惊讶混合的情绪状态。
这两个字结合形成“愧愕”,描述一种混合的情绪状态,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常见。
在**文化中,羞愧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情感,与个人的道德感和面子观念紧密相关。因此,“愧愕”在描述个人在社会互动中的情绪反应时具有特别的文化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某人在重要场合犯了错误,可能会感到愧愕,这种情绪可能会促使他们反思并改正错误。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星光愧愕,/ 因月亮的辉煌而黯然失色。”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ashamed surprise”或“embarrassed shock”来描述类似的情绪状态。
“愧愕”是一个描述复杂情绪的词汇,它结合了羞愧和惊讶两种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精确地传达情感和心理状态。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并在写作和交流中灵活运用。
1.
【愧】
(形声。从心,鬼声。本义:惭愧)。
同本义。同“媿”。
【引证】
《礼记·儒行》-小则如愧。 、 《诗·大雅·抑》-尚不愧于屋漏。 、 《诗·小雅·何人斯》-不愧于人。 、 《魏书·列女传》-虽颜惭未知心愧。 、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 、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 、 清·周容《芋老人传》-能不愧老人之言否。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下恐愧吾师矣。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兹游快且愧矣。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兼愧贵家子。
【组词】
愧心、 愧悔、 愧服、 愧灼、 愧天作人
2.
【愕】
(形声。从心,咢声。本义:惊讶)。
同本义 愕,惊也。——《广雅·释诂一》。
【引证】
《汉书·张良传》-愕,然欲殴之。 、 班固《西都赋》-犹愕眙而不能阶。 、 《聊斋志异·促织》-成骇立愕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