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4:36
词汇“[汹惧]”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没有找到确切的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记录。因此,我将基于该词汇的字面组合进行分析。
“汹惧”由两个字组成:“汹”和“惧”。
结合起来,“汹惧”可能形容一种强烈的恐惧感,如同汹涌的波涛一般猛烈和不可控制。
由于“汹惧”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不明确。如果存在,它可能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用以形容极端的恐惧状态,或者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描述一种强烈的恐惧反应。
由于“汹惧”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由于“汹惧”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明确。可能是由“汹涌”和“惧怕”两个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汹惧”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些集体性的恐惧**,如自然灾害、战争等。
“汹惧”带给人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恐惧和不安,联想可能包括波涛汹涌的海面、黑暗的夜晚等。
由于“汹惧”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不常见。如果遇到,可能是文学创作或特定情境下的描述。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汹惧”来形容内心的恐惧:
夜幕低垂,星辰黯淡,
心中汹惧,如潮涌般。
视觉联想可能包括波涛汹涌的海面、黑暗的森林等。听觉联想可能包括风声、海浪声等。
由于“汹惧”不是一个常用词汇,跨文化比较不适用。
“汹惧”作为一个假设性的词汇,其分析基于字面组合。在实际语言学和表达中,更常用的词汇如“惊恐”、“恐慌”等更为合适。了解和学这些常用词汇对于语言表达更为重要。
1.
【汹】
(形声。从水,凶声。本义:水猛烈地向上涌腾) 同本义。通常作“汹涌”。
【引证】
《说文》-洶,涌也。 、 唐·杜甫《大会渡》-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宽。 、 《韩非子·杨权》-填其汹渊,毋使水清。
【组词】
汹呶、 汹急、 汹怒、 汹然、 汹溶
形容声音大;喧嚣。
【引证】
《尚书大传》-洶洶、嗑嗑,皆水声也。 、 《楚辞·逢纷》-飘风来之洶洶。
【组词】
汹汹拳拳、 汹赫、 汹洶
2.
【惧】
(形声。从心,瞿声。本义:害怕,恐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惧,恐也。 、 《墨子·尚同中》-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栗,不敢为淫暴。 、 《史记·屈原列传》-楚兵惧,自秦归。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荀子·解蔽》-故有知非以虑是,则谓之惧。 、 《礼记·礼运》-喜怒哀惧爱恶欲。 、 《论语·子罕》-勇者不惧。
【组词】
惧思、 惧选、 惧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