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9 20:3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9 20:35:53
“居常虑变”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平常的生活中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这个成语强调在稳定和平静的状态下,也要有预见性和准备性,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的变故或挑战。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深谋远虑或对未来的谨慎态度。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它来提醒他人即使在顺利的情况下也要保持警惕。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风险管理,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持续的监控和适应变化的重要性。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都反映了对待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的不同态度和策略。
“居常虑变”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智慧,强调在平静中预见和准备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有所发展和变化。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即在稳定中寻求变化,在变化中保持稳定。它也反映了人对风险和机遇的辩证看法。
这个成语给人以稳重、深思熟虑的印象,让人联想到那些能够在平静中看到风暴的人。它鼓励人们在顺境中也要保持警惕和准备。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项目管理中运用了“居常虑变”的原则,提前识别可能的风险并制定应对策略,最终成功避免了潜在的问题。
在诗歌中,可以将“居常虑变”融入到描述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诗句中,如:“春风拂面,万物复苏,居常虑变,方能长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智者在平静的湖边沉思,背景是变幻的云彩,象征着未来的不确定性。音乐上,可以选择一首节奏平稳但带有隐约紧张感的乐曲,来表达这种在平静中预见变化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Hope for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来表达,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相似。
“居常虑变”这个成语强调了在稳定中预见和准备变化的重要性,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专业领域,都是一个宝贵的原则。它提醒我们在顺境中也要保持警惕,不断学*和适应,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天下之理,是或化为非,非或化为是,恩或化为仇,仇或化为恩,是以圣人居常虑变。
~,处易备卒。
1.
【居】
(象形。金文字形,是“踞”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本义:蹲着)。
同本义 同: 踞
【引证】
《说文》-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 、 《史记》-不宜居见长者。 、 《左传》-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
2.
【常】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同本义。
【引证】
《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纪于太常。 、 《诗·小雅·六月》-载是常服。
3.
【虑】
(形声。从思,虍(hū)声。本义:思虑,谋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虑,谋思也。 、 《墨子·亲士》-非士无与虑国。 、 《诗·小雅·雨无止》-弗虑弗图。 、 《荀子·礼论》-礼之中焉,能思索谓之能虑。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汉·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 、 《战国策·燕策》-足下更虑之。
【组词】
考虑、 虑尽、 虑佚、 虑事多暗、 虑思、 虑计
4.
【变】
(形声。从攴(pū),孌(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变,更也。 、 《小尔雅》-变,易也。 、 《白虎通》-变者,非常也。 、 《易·系辞》-一阖一辟谓之变。 、 《吕氏春秋·察今》-病变而药不变。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三国志·诸葛亮传》-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
【组词】
变文协韵、 天气突变;巨变、 变豹、 变宫